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司聊”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咱们还是老规矩说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今天来说说从诺贝尔奖看投资理财。
诺贝尔奖大家都已经非常非常熟悉了,诺贝尔老先生走的时候留下了3100万瑞郎的遗产,并立了遗嘱,说:每年从这里头拿出一部分钱来奖励为科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当然后来这个奖项就扩开了。
这个奖从1901年开始发,每年都发,一直发到现在。
小小司的诺贝尔情怀
说到这个诺贝尔奖我就想多说几句。因为这个诺贝尔奖对我本人的童年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多扯几句。因为我是80后。我那个年代有两套书是非常地火的,一套书叫《上下五千年》,一套书叫《世界五千年》。可能我的同龄人里看的人比较多。
当时我比较幸运,因为我老爹比较负责任,所以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我老爹就把这两套书给我讲完了。其中《世界五千年》就有关于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故事,当时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首先是觉着诺贝尔这个人好牛啊!经常做实验不惧生命危险。
当然最主要的是觉着诺贝尔奖金,好多钱啊,大家体谅一下我小时候那个拜金的思想。所以我立誓长大之后要拿诺贝尔奖,还经常YY一下,我如果以后能拿诺贝尔奖怎么样啊?
我经常在纸上画房子,说拿了诺贝尔奖我就要盖别墅,一下盖俩,一个给我爸妈,一个给我自己住,还要弄一堆车。等等,等等,当然了,这都是小时候的童年往事,现在来看,我这辈子拿诺贝尔奖这个事看来是吹了,是没戏了。
扯太远了,咱们还是回到今天这个从诺贝尔奖看投资理财的主题上。
其实我当时还有一个不解,就是:诺贝尔老先生当时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个奖发了都快100年了,怎么还没发光?
当然后来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是因为有一群专业的人在一直打理诺贝尔老先生留下来的钱。就是诺贝尔基金会,它从投资理财挣来的钱,再去作为诺贝尔奖发出去。当然了,这个团队也不是一直干得非常地好,或者收益非常的高。因为诺贝尔奖基金会,开始投资的主要的标的物都是一些国债等收益比较稳健但是收益率比较低的产品。
到了五十多年后,也就是差不多一九五几年的时候,诺贝尔奖金这个池子里只剩下来三百多万美金了。当然了,三百多万美金也是一笔巨款,但是相比较之前诺贝尔老先生留下的遗产来说,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少了。
后来这些专业的理财人员就更改了他们的,或者调整了他们的投资策略,开始投一些股票,投一些房地产,于是诺贝尔奖金那个池子就迅速地成长起来,越来越大。
当然了说这个故事不是说让大家都去投股票,投房地产。关于为什么我不太赞成大家投这些方向,之前聊过今天不展开了,毕竟人家是非常专业的。
那么我们没有这么专业,我们又没有那么多的钱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应该怎么办呢?坚持理财,坚持理财,坚持理财——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咱们以前说这个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什么叫时间价值?就是这个钱它购买能力是在下降的,昨天的100块钱和今天的100块钱,其实不是同样的100块钱,如果我们放到10年前的100块钱,和现在的100块钱来对比的话,就更加明显了。大家可以想一想,10年之前100块钱,20年之前的100块钱能买多少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说这个,购买能力怎么来看呢?就看最高面值上的人头有多少个,说以前最高面值是10块钱,叫大团结,上面一群人。那就是说10块钱可以让这一群人吃饱饭。
后来变成最高面值100元,上面有4个人。
就是100块钱能让4个人吃饭,后来就变成一个人了,等等,等等。
虽然这个比喻很调侃,但是其实很形象。这就说明了,钱的购买能力是在下降的,那怎么能让购买能力下降得慢一些,或者抵消一下它这个购买能力的下降呢?除了我们要努力工作拿到职务性的收入之外,我们还要让钱生钱,就是要增加财务性的收入,就是投资理财。
那么其实咱们在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目标,比如说单身的时候就要为结婚做准备,结了婚你可能就要为买车买房做准备,就要为生儿育女做准备,就要去赡养父母,可能随着我们年龄增大,我们还有为孩子的结婚做准备,还要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等等,等等。
这一系列,还都是需要,拜金一下,需要钱作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说关于理财这个事,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动起来,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样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帮助的。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