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和学生爆料称,广州某公司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免费职业测试。其间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许以美好愿景,再让学生通过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被诓骗的学生高达数百人,不少人甚至被连连逼债。
从裸贷到培训贷,从糊里糊涂将自己的私人信息、私密照片发给陌生人,到不明就里签下“不平等条约”,即使身边已经出现数不尽的教训和悲剧,大学生群体还是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诈骗机构为什么紧抓大学生不放?今天研究出用私密照片借款的方式,明天通过开办培训班悄无声息让学生签下贷款合同。动动嘴皮子,声情并茂引导大学生走进自己的圈套,再许下一张张空头支票,便可轻松赢得学生群体信任,如此低成本、高回收的诈骗手段,很容易被有心人青睐。
校园贷款乱象丛生,外界再怎么提供帮助和对策,身为当事人的大学生群体却不加以反思,便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大学生群体在抱怨自己成为弱势群体,总被有心人盯着想要来索取些利益之前,首先还是应当有所反思,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用火眼金睛将各种诈骗套路扼杀在摇篮中。在面对不劳而获、奢华生活的诱惑时,也应当牢牢记住自身职责与使命,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稀里糊涂走进骗子设下的局,自以为能不劳而获拥有锦绣前程,或许一眨眼间,便将自己推进咸鱼不可翻身的境地。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