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剔除委托贷款中的风险隐患?
好贷网 2018-1-16
2018年伊始,新一轮聚焦去杠杆、去通道业务的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是压缩影子银行。从近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来看,《办法》直指委托贷款中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非标资产和通道业务有关的委托贷款业务,明确资管产品不能参与委托贷款业务。业内分析认为,《办法》的出台堵住了非标投资资金的来源,且禁止了资金多层委托,大资管的多层嵌套问题有望在这里逐渐解决,而非标通道业务也面临终结。未来,随着强监管的继续,新增非标投资困难重重,预计银行理财的非标债权余额将会以更快...

2018年伊始,新一轮聚焦去杠杆、去通道业务的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是压缩影子银行。从近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来看,《办法》直指委托贷款中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非标资产和通道业务有关的委托贷款业务,明确资管产品不能参与委托贷款业务。

业内分析认为,《办法》的出台堵住了非标投资资金的来源,且禁止了资金多层委托,大资管的多层嵌套问题有望在这里逐渐解决,而非标通道业务也面临终结。未来,随着强监管的继续,新增非标投资困难重重,预计银行理财的非标债权余额将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野蛮生长的资管行业也将一去不复返。


非标投资通道面临终结

以往委托贷款的一种常见模式是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包括理财资金、表内资金等借道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对接到定向或者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最终以委托贷款的形式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除此之外,银行也会把委托贷款变相为资管工具向企业推荐。通过资管产品嵌套委托贷款,从而规避了贷款集中度、贷款额度、资本管理、期限管理方面的监管限制。

新出台的《办法》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提出了合法合规要求,业内认为,这将从制度上巩固去年严监管补漏洞取得的成果。

在资金来源方面,《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银行的授信资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和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发放委托贷款。

其中,禁止商业银行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发放委托贷款这两条,关上了银行理财、券商或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债权型私募基金、“明股实债”类有限合伙基金等资金走委托贷款通道的口子。

在资金用途方面,《办法》也明确禁止了委托贷款资金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作了严格限制,非标的投资资金来源被堵,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压缩,非标通道业务面临终结。与此同时,禁止了资金多层委托,大资管的多层嵌套问题有望在银行委托贷款这里逐渐解决。


资管“资金池”或快速萎缩

2017年以来,受监管去通道、限错配的影响,理财投资非标债权余额已经开始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债权余额为4.58万亿元,较2016年末下降了5000亿元。

与此同时,据中泰证券测算,银行理财底层资产的非标在9万亿元至10万亿元以上,且所有的资管产品所含非标资产预计在20万亿元。非标资产规模的确不小,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可小觑。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2018年开局金融强监管的继续,包括此次出台的《办法》以及即将正式实施的资管新规,在限制期限错配、禁止资金池等方面对理财非标投资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制,新增非标投资困难重重,预计银行理财的非标债权余额将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不仅如此,随着近期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资管新规、资管增值税、302号文等一系列监管文件和法规均直指银行表外理财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各类机构的资管产品,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再到税收,不断收紧的监管之手都指向去杠杆、防风险,过去野蛮生长的资管行业面临重构,跑马圈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资管转型任重道远

在强监管态势下,银行资管业务增长逐步回归理性,而未来的转型发展仍旧任重道远。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连续8个月放缓。其中,表外理财存续委外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逾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也比年初减少两万多亿元。与此对应的是,商业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占比不足10%,转型进展缓慢。非标虽然有所减持,但通道类业务占比相对较高。

业内认为,此次《办法》加上此前的资管新规,将重点从产品端、销售端、运营端、投资端和管理端等方面重塑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新生态,助推商业银行资管转型进入快车道。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报告认为,未来,在监管趋严的总基调下,对于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而言,合规转型应该成为资管业务转型的前提和宗旨,在合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推进转型进程。

“统一监管大趋势下,产品业绩终将成为衡量资管机构优劣的首要标准,而净值化管理和标准化资产的提升也将倒逼商业银行加快向主动管理型银行转变。”上述报告提到,未来资管行业必须深度研究债券、股票等标准化产品,提升对大类资产市场走势的研判能力,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

此外,专家认为,净值化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可模式,不仅影响到银行的资管部门,对银行的客户部门也将带来新的挑战。目前,银行资管业务产品与客户真实需求匹配度较低,其中资管部门与客户部门、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不均衡是重要原因。未来需要将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客户和渠道的优势,引导资管业务开发创新契合客户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贷款快速通道:

如果您有贷款需求,欢迎点击网贷款快速通道,进行贷款申请。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