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的平台曝出负面信息!如何判断该不该下车
融360 2018-2-11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小A说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近期一个朋友跑来问我,说他在某个投资者交流论坛中看到了一个平台的负面消息,恰巧,正是他自己有投资的平台,顿时觉得吃饭睡觉都不安稳,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平台会不会雷,要不要赶紧下车走人。其实我相信身边有好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作为投资人来说,应该怎么样分辨这些负面新闻的真假,到底该如何面对。首先,我们来看看负面新闻分为哪几类?1、假信息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般属于纯属诬陷的情况,通常容易出现在论坛、...

本文系专栏作者“小A说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近期一个朋友跑来问我,说他在某个投资者交流论坛中看到了一个平台的负面消息,恰巧,正是他自己有投资的平台,顿时觉得吃饭睡觉都不安稳,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平台会不会雷,要不要赶紧下车走人。

其实我相信身边有好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作为投资人来说,应该怎么样分辨这些负面新闻的真假,到底该如何面对。

首先,我们来看看负面新闻分为哪几类?

1、假信息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般属于纯属诬陷的情况,通常容易出现在论坛、交流群之类的地方。一般来说,只有大平台才容易受到这类假信息的攻击,一方面是资金体量大,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拿出来说事。

比如前阵子的陆金所,被说是逾期不兑付,结果实际上只是代销的信托产品和P2P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近期的翼龙贷,同样是负面缠身。

2、添油加醋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一般就是平台存在一些负面新闻,但是本质上影响可能并不是很大,但是被人推波助澜,夸大其词。比如去年的你我贷线下门店大量关闭,结果就有人开始担心会影响到借款人还款以及线上投资人的利益。后来平台发表声明,说是正常的调整和缩减。

恰巧正好小A也有在你我贷内部工作的朋友,咨询了下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事,但是在网络上已经被传播联想成平台跑路。

3、主观臆断

这里就要说的主要是一些做平台测评的自媒体,实际上这些测评的分析都是看到的表面分析。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测评类自媒体写的评论文章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但是同样的,也有很多自媒体在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主观的判断,并没有足够的事实论据来支撑观点和结论,最终对投资者的判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4、真实负面

当然所有的负面新闻并不全是空穴来风的,有相当一部分的负面信息真的是确有其事。比如一些平台跑路前会被曝出有大量的坏账和逾期,甚至出现在一些权威媒体上,也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了解其表象以后我们在看根源,这些负面信息哪里来?

除了真实的负面信息以外,对于其他类型的负面信息,我们必须了解其根源,才能最终搞清楚其真假,对我们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来说,有问题的负面信息根源分为三种情况。

商业竞争:这种情况无非就是竞争对手雇佣网络水军对平台进行攻击,虽然这种行为令人不齿,但在业内却并不少见。

敲诈勒索:实际上这属于媒体行为,有一些媒体专曝企业(不限于P2P平台)的负面,最终企业找到媒体支付一定的费用删除稿件。

蹭热点:为了吸引眼球增加自己的流量和知名度搞出来的花样。

最后,如果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判断该不该下车呢?

1、看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信息真实可信的程度。可信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官方媒体(比如央视、人民日报这类)、行业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论坛和交流群。

2、看真实情况

如果无法从信息来源分别的话,那么就需要看负面信息的真实情况,比如某平台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负面新闻,那么要看给出的依据,如果仅仅的单个项目逾期是不够的,投资人可以从近期几个月的运营报告中看出就一些倪端。

3、看判断逻辑

主要是针对各类平台的测评而言,实际上主观性的判断是占了大部分的。首先要看测评的逻辑是不是靠谱,如果看上去就是扯淡的,那就没必要相信了。假如逻辑靠谱,那么就需要看支持逻辑的各种证据是否属实,很多时候那些用以支持逻辑的论据都是以传闻的形式的出现的。那这个最终观点的可靠度实际上也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通过这几个小技巧,实际上就能筛选掉大部分的无效信息了,如果还有疑问的时候,不妨多查一查平台的其他信息,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平台是否存在问题。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