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投资人,请珍惜P2P最后的高息机会!
融360 2018-3-16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左眼跳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2018年的网贷圈,似乎经历了久违的平淡时光。首先是资产荒,投资人面临无标可投的境况。而且,不少平台比如合众e贷、短融网、e都市钱包这些小而美的平台,都传来降息的风声,隐约透露了整个P2P行业的降息意愿。降息是最近几年的趋势,这个我们都知道。只是没想到会一波接着一波,尽管不愿意看到,但我们总归要学着去接受。当有平台在宣称自己12%的年化已经算是高息的时候,这一次你就别再嘲笑了。有可能,这是网贷投资人在...

本文系专栏作者“左眼跳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2018年的网贷圈,似乎经历了久违的平淡时光。首先是资产荒,投资人面临无标可投的境况。

而且,不少平台比如合众e贷、短融网、e都市钱包这些小而美的平台,都传来降息的风声,隐约透露了整个P2P行业的降息意愿。

降息是最近几年的趋势,这个我们都知道。只是没想到会一波接着一波,尽管不愿意看到,但我们总归要学着去接受。

当有平台在宣称自己12%的年化已经算是高息的时候,这一次你就别再嘲笑了。

有可能,这是网贷投资人在P2P行业所能享受的最后高息时光,还真别不信。几年前,也有不少人不相信收益率会降到15%以下来的,结果呢?

01

备案是合规,但也是成本

「57文件」大家也都知道了,明确表示在18年6月底要完成备案要求。

但这次左哥并准备谈怎么备案,比如XX平台能不能通过备案,以及未通过备案会怎样等等这种问题。

左哥打算借着备案这个话题,发散思维去推测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2018年,也是平台备案年,谈到P2P总开不开备案的话题。

左哥想说的是,备案是来自监管层的强制命令,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所以下面大大小小的平台都不敢松懈,努力消化或者砍掉不合规的业务等,积极接受备案的每一项要求。

其实我们都是明白人,平台为了完成备案,合规整改所砍掉的业务和产品,大多数是一些盈利率非常好的产品,比如现金贷、大额标等等。

现在主动砍掉,平台自然丧失了这一部分利润空间。没办法,平台也要赚钱,一定会找一个利益弥补点,首选目标肯定是资金端利息。

再加上,平台为了合规而上线的银行存管,网贷平台都是需要付出一部分人力、财力等成本。越大的平台,付出的成本越高,而且还不是小数目。

概括起来就是:为了合规,网贷平台付出了不少成本,但是平台不是慈善家,总是要赚钱的。但是借款端利息整个行业都相差无几,没法轻易上调。

怎么办?只好降息从投资人这里再扣一点出来了。

02

上面去刚兑,下面暗兜底

去刚兑也是监管层一个明确是规定,所以不少一线平台也有所表示,取消了曾经的备付金等等。

除了备案,去刚兑也是监管层的一个明确规定。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平台,尤其是一线平台,率先取消了曾经的备付金等等,依旧是为了迎合监管。

但是,目前的P2P行业的现状,尤其是P2P投资人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平台短期之内,还是会采取暗兜底的手段,避免投资人流失。

不过,上面喊着去刚兑,下面玩着暗兜底,监管层难道不了解么?当然不是,只不过当下时机还不适合彻底去刚兑,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归,这个状态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已经有陆所长做了表率,严格执行了不兜底的命令,非常坚决。

行业老大都这样子了,试问后面的小弟暗兜底还能玩多久?

一旦后面强制去刚兑,平台为了保证投资人能够正常回款,多会采用引入担保、保险等方式,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也减轻了投资人的顾虑。

那么问题来了,引入担保、保险所付出的成本,由谁来承担呢?

表面上平台来承担,同样的,为了覆盖坏账保证盈利,还是会通过降息的方式,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投资人头上。

而且投资人还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办反改变。毕竟即便经历一次又一次降息,P2P行业的收益还是远高于市面上多数固收类产品。

03

高收益不再,该如何投资?

答案是,趁着看好的平台有活动的时候,抓住最后的高息长期标(不知名小平台慎投,本金安全第一)。

2017年,互联网金融企业刮起一阵上市风;2018年,随着平台实现稳定盈利,越来越多的平台会考虑向资本市场进军。

一旦平台上市,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自己的资金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很残酷,那就是降息降成本,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当平台资产荒的问题慢慢缓解,如果遇到平台运营活动,准备子弹发射吧,不仅能够享受额外的红包福利,还能提前锁定长期可观的收益。

而且,从左哥投过的诸多平台来看,有些平台的产品(避免广告嫌疑,这里不多描述),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在到期之后转入自由期,收益是不变的。

通俗的讲,到期后你的资金相当于是活期产品里面,但是利息却跟现在一样。

因此,在P2P投资资金分配上。

左哥个人的建议是:看好的平台,可以选择一年期标的。一方面能够确保在未来的降息潮中不受影响,同时保证一年过渡期之后,自由期却享受到一年定期的利息。

也许,到明年这个时候,同一个平台一年期产品的年化利息甚至还不如你活期的利息多,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不要在回味曾经一去不复返的高息年代了,抓紧最后的上车机会,才能确保比其他人获取可观的收益!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