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将满90岁的李嘉诚,今天(3月16日),宣布正式退休。再多的不舍,都必须承认,历时近70年的香港“李超人”时代过去了。
当年草根
1928年7月29日,广东省潮安县府城北门街面线巷一座古宅里,迎来婴儿的啼哭,李嘉诚出生了。
后来为了躲避日本侵略, 1939年6月,11岁的李嘉诚与家人辗转来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家中。
不到15岁,父亲过度劳累成疾去世,自此李嘉诚要负担全家人的生活,于是被迫辍学,独立谋生。
从茶馆的跑堂开始做起,后来在舅舅钟表店当伙计,也做过五金厂的推销。但是李嘉诚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于是他很快辞掉了五金厂的工作,这也成了他草根生涯的终结。
成功初始
辞职后的李嘉诚跳槽去了塑胶公司,自此,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总经理;22岁创立长江塑胶厂,因塑胶花生意火爆,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称号。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麻烦不断,但李嘉诚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才能,一一化解。
三十而立,30岁的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生意。不得不钦佩他绝佳的商业嗅觉,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嘉诚购得大量低价地,成功抄底。此处必须祭上这句话:抄底是门手艺,坚持需要勇气!
也就是这一次的操作,奠定了李嘉诚商业王国的坚实基础。自此,他将上演完美的开挂人生。
开挂人生
历史总是偏爱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1972年香港股市一片大好,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开启他在资本市场的辉煌。
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22.4%的股权,这让李嘉诚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自此,他也得了“超人”的美誉。
1984年,收购“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商业帝国再添新版图。
开挂人生带来的是无尽的财富,但他并没有就此逍遥挥霍,他积极资助教育事业,兴建医院和老人院。李嘉诚不只是成功的商人,他是谨记回馈社会,用行动证实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嘉诚顺应形势转战新经济,互联网、媒体等高新产业都是他的新战场。
即便在内地和香港战绩辉煌,但李嘉诚并未停止扩张,近年来,他把目标转向了欧洲,频频进行海外收购。
因为李嘉诚在英国的大量投资,英美甚至称他“买下了英国”。
盘点他的人生历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老人,这是一个永远在前进,见到机会绝不错过的成功的企业家。
开了挂的人生,谁又能知道他的顶点在哪儿呢?
即便他今天已经退休了。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李嘉诚的成功有时代的因素,可谓天时占尽。但撇开这些因素我们发现,他曾经的草根人生跟我们无甚差别,甚至他当年的遭遇比现在的你我都要惨,处境更艰难。但是他大概是一个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的男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并坚持为此付诸行动,对于当下挣扎在迷茫边缘的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你看其实并不难,确定心中志向,抛开杂念为此努力奋斗,想好每天要干的事儿然后好好干,老天必不负你我。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