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黑熊爱折腾”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前几年,银行遇见了P2P,银行没弄清楚什么回事的时候,不少准备去银行存钱的朋友,转向了旁边的P2P理财,收益那是扛扛的。
当一部分P2P线下门店,一些客户慌了,纷纷有转向了银行。银行也顺势推出了不少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保本浮动收益的、不保本浮动收益的…各式各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留住那些“回头是岸”的客户。
不过,去年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的《资管新规》,让得意劲还没有高潮的银行们泄了气。这份文件,明文规定,要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以后“保本保息”这类产品,就要绝迹于江湖。要知道,这类“保本保息”的产品,是7成以上到银行买产品朋友的最爱啊。这样一来,你说银行能不慌嘛?
不过,“你可以搞伤我,但是你搞不死我。”
你说以后不能拿着大喇叭来喊“来来来,保本保息产品,不容错过。“对吧。
那我就换一个广告词”走一个,高于定期3倍的存款在这里。好货不等人“
的是,昨天去浦发银行排队办业务的时候,看到大堂经理在跟几个阿姨介绍这类产品来呢。走过旁边的时候,好奇就侧着耳朵听了一下。“我们这款产品是最近推出的,安全性您可以完全放心。我家里人都存了不少钱。比定期利息高又安全的产品,就是它了,我的推荐错不了。”气定神闲的样子。果然是训练有素。
比定期利息还高3倍的存款?
是不是听起来,很诱人,很是开心呢。(银行要的效果达到了,哈哈)
这类能高于定期利息3倍的存款,到底是何方神圣?辣么牛X的存在着。
它的名字叫做“结构性存款”。一种“叫做存款,但又不是存款的东东”。
它的安全性,仅仅次于存款,但却可以得到比存款更高的利息。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这类产品,把一份存款。分成了两份来用。一份存款就是传统存款,另一部分就用做参与高风险领域的投资,以换取更高收益。
举个栗子:
以往,你存100块进入银行,银行就拿着这100块去放贷。而放贷的对象一般都是信用度高的国企和央企。现在呢,你同样存100到银行,银行只拿60块去放贷款,剩下的40块就去投资一些期货、股票之类的可以获得高收益的东东。这样,就出现了“结构性存款”。
虽然这个东西叫做“结构性存款”。但是并不是真正存款。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几年前出台一个叫做“存款保险制度“的文件。就是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的。意思就是,如果银行不幸突然倒闭了(这只是假如哈),储户可以得到50万以内的保障,也就是说,你的存款在50万以内的,可以得到全额保障。
超过50万,怎么办?分到几家银行存咯。嘿嘿。
话说回来,这个“结构性存款“就不是适用于”存款保险制度“。
那…………这个高于银行定期3倍利息的好东西——“结构性存款“值得买吗?
其实,根据历史情况看。这类产品,安全性还是不错的。而且,本金的安全几乎没什么问题。至于利息嘛,比定期高就够诱人了,还高出3倍多。就很值得去啦。
而且这类产品,资金门槛也比比较亲民啦。5万、10万就能拥有。
如果有短期资金闲置的朋友,想买余额宝又买不到、想买网贷产品又觉得心里打鼓的话,不妨去银行看看这类“结构性存款“。话说3个月的”存款“就又3.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耶。比定存3期的利息还要高。
说不定你会爱上。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