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打算说个身边的小故事。
毕业没多久,王先生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有个同事,就叫他陆总吧。
叫是叫陆总,其实也只比我们大两三岁,只是因为之前在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待过,因此到了小公司就直接当经理了。
当时我们两家租的房子很近,加上陆总老婆怀孕,我有时会去帮忙照顾一下,因此互相之间来往得还挺密切的。
时间久了,互相之间的收支情况家庭关系什么的,算不上知根知底也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陆总比王先生收入高一些,加上之前多工作两三年,因此存款什么的也自然要多一些了。
但生完小孩后,妻子就没上班在家带小孩,开支也要大一点。
总体来说,我们经济状况都差不多。
而且家庭环境也差不太多,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既不要子女负担什么,也没有什么能给到子女的,大家各顾各,也挺好。
2
陆总最大的爱好,就是炒股。
不是那种拿家庭的部分闲余资金当做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来炒,而是全部身家都押在上边。
开盘时间都是上班时间,用王先生的话说,只要不是开会,任何开盘时间进入他的办公室,看到的都是他在盯盘。
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交给老婆基本的生活费用后,其他的全部转入股票账户里。
每天看各种技术线,观察各种技术形态,龙虎榜的资金流入,复盘涨停股。
做的是短线,觉得不错的,就干进去,第二天开盘观察情况看要不要出来。
王先生也跟着买了一点,但只拿了一点点进去试水。
3
到15年的时候,在最高点时,他的账户都快50万了。
接下来碰上了股灾,账户虽然经历了一轮腰斩,但也还有二、三十万。
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城市的房价降了不少,除市中心外,房子均价也就6、7千的样子。买一套一百平米左右的三室,首付也只要二三十万。
王先生当时就跟他说,你暂时先别炒股了,我们都把钱拿出来,趁着现在房价低,去买个房子吧。而且你现在也有孩子了,还是买个房子比较好。
陆总不同意。一是他觉得现在手里这钱只够付个房子首付,买了也没钱装修。二是他也放不下股票,总想着用这些本金再赚点钱,至少先赚个装修钱回来再说。
而我们当时手里还不到二十万,向两头父母和朋友借了点,当时买房还可以刷信用卡,还用信用卡刷了两万多,终于把首付凑齐了。
4
买完房子后,因为想着快点把外债还完,我们在工作上也就更努力了。
王先生没过多久就换了个待遇更好的工作,我们也从公司附近搬走了,后来也没怎么跟陆总他们联系了。
其实债务还起来还挺快的,至少比想象的轻松多了。两年多时间里,我们还完了债务,并装修好了房子,有了一定存款,还买了不少理财产品。
前几天王先生跟我说,陆总他老婆好像快要生二胎了,我们抽个时间去看一下。
我问他们近况怎么样,怎么这么快就二胎了。
还能怎么样?现在也还在炒股,也还没买上房子,还在那个公司待着,收入也一直没上去。
关键是现在房价都涨一倍了,他股票账户里的钱好像亏得只剩十几万了,更付不起首付了。
只是孩子竟然来了也没办法,就先生下来带着吧。
5
也许每一个炒股的人都怀有美好的梦想,也有很多股市大牛是在十几年的失败后才逐渐成为行家赚上大钱的,但一是这个概率很低,二是要让爱你的家人牺牲十几年的舒服生活来成全你的所谓梦想,这未免有点太残忍。
也许他也并没有什么非要成为大家的梦想,只是一直想着手里没有足够的钱来买房装修等,想一次性能全部到位。但对于资产,特别是这种刚需性的资产,是越早买入越好的,如果有了这个目标,就应该想尽办法去达成它,先拿下这个目标再说;而不是首先想着我现在手里有的够不够,还是先等够了再说。
另外,对于我们这种家庭背景一般什么都得靠自己的普通人来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通过出卖你的时间与劳动,获取更多的收入,是首先应该做好的。
等你手头有了一定的资本,能让家人不至于连一般的生活都过不上,再来追求钱生钱也不迟。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