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有人把它当作老年生活的保障,有人骂它是庞氏骗局。
这两种看法,我都不认可。
1
养老金的游戏规则很简单。
以你上一年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每月自己交8%,公司交12%。
只要累计交满15年,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养老金了。
和医疗保险一样,养老金同样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
先说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实就是咱们自己交的那8%,被放在一个账户里,退休之后按月发放。
假设老刘月薪5000元,25岁开始上班,60岁退休,中间工资一直没变。
到他退休的时候,自己一共交了168000元。
政府一计算,发现大家60岁退休之后,平均还能再活139个月。
就用老刘账户里的钱,除以139,那他每月可以领到的个人养老金就是1208.63元。
等等,如果老刘倒霉,退休没两个月就拜拜了呢?
没关系,账户里没发完的钱,可以由继承人一次性领走。
如果老刘过了139个月还健在呢?
也不用担心,这钱还会接着发。
再说说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公式挺复杂,我直接划重点:
养老金和你退休所在地的工资水平直接挂钩,如果你在发达城市交过社保,尽量在当地办理退休;
你的工资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就越多;
养老金有“劫富济贫”的性质,缴纳特别高的养老金并不划算。
我们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
一个月薪5000的人,从25岁工作,到60岁退休,如果他的收入和当地的平均工资差不多。
不考虑工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退休时他可以领到的基础养老金是1750元。
加上个人养老金1208.63元,他一共可以领到接近3000元。
总结一下,如果你的收入和当地的平均工资差不多,交35年养老金的话,你大概可以领到在职工资的55%——65%。
2
我们的祖辈和父辈,确实享受到了养老金带来的福利。
我爷爷1958年开始工作,1999年退休时的工资只有600多元。
上个月,他领到了3014元的养老金。
很多人说,如果我不交养老金可以攒下多少多少钱。
且不说你能不能自己做主不交这个钱。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辛苦和忙乱的,今天孩子要补课,明天老人要看病。
任何一个小事,都会让你存钱养老的计划推迟。
即便你毅力惊人,真的每月都给自己存了一笔钱,你手中的钱能跑赢通货膨胀吗?
养老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对于攒不下来钱、没有理财能力的人来说,就是老年生活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2022年之后退休的人,未必会有那么好的运气。
养老金的本质,是用年轻人现在交的养老费,为老人们发退休金。
我国的人口红利迅速消失,老龄化已经来临。
预计到2050年,每3个人中,就有1位60岁以上的老人。
交钱的速度明显跟不上花钱的速度。
养老金会崩盘吗?
我的看法是,大概率不会,毕竟牵涉的人员太多,但待遇缩水是必然的。
两个方法:延迟退休,减少养老金的发放金额。
人社部已经放话,延迟退休最早从2022年开始实施。
那么,1972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工人,1967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以及1962年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全都会受到影响。
延迟退休,可不只是父母多上两年班那么简单。
你不仅得多交社保,少领几年的退休金,还会打乱一些本来的生活计划。
我朋友就在抱怨,因为他妈妈可能会延迟退休,得晚几年才能生孩子。
从2005年到2015年,养老金基本每年上涨超过10%。
到2016年,涨幅一下子跌倒了6.5%。
今年的养老金涨幅更是只有5.5%。
持续亏空下,未来还会不会涨,恐怕都是一个问题。
在通货膨胀的大前提下,养老金不上涨,就是一种变相减少。
越长大越明白,个人的力量在时代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物质极其丰富,我们再也不需要为养老金担心。
但把希望寄托给无法预知的未来,实在是太过危险。
凛冬将至,要为养老早作准备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