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网叔点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这几天FRB的“空壳公司借款”闹得沸沸扬扬。
很多看“标签”就投的投资人一下子慌了手脚……
慌乱中,总有那么几个“冷静”的投资人抛出一句貌似非常有道理的话:
没有一个P2P平台经得起深扒!
真的没有一个P2P经得起深扒吗?
网叔不认同。
直面真相需要勇气。
投资,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子里闭着眼睛投资,可能会让你更有安全感。
但也只是感……觉。
不关注平台的实际情况,不深挖平台的背景、实力、资金去向……
P2P过去5年,4000多个雷,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没有一个P2P经得起深扒” 这句话的潜台词:
每一个P2P平台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不挖好好的,一挖负面爆出来会让P2P平台倒掉的……
好了,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投资人的岁月静好。大家就不要挖了,闭着眼睛投吧……
这话其实回避了几个P2P投资的核心问题,也偷换了一些概念:
没有一个P2P是真正能被黑倒的
P2P倒闭跑路的根源,无非那么几个:
一个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这个……出现负面的却容易被挤兑倒。
但它已经是犯罪……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一定补不了窟窿倒掉。
不对,这种平台老板倒掉之前卷款跑路才能真正体现他犯罪分子的“初心”……
另一个是自融,挪用投资人的资金做其他事。
自融,只要不溃烂成庞氏骗局。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倒……
如果倒,基本都是无法按期回款,或者出现巨大的亏空。
另外,提醒一下,平台自融也是非法的……
还有一个,就是出现大量的逾期坏账。
逾期坏账倒的原因,不是投资人深扒平台背景、资产造成的。而是……
做了自己做不了的业务……或者风控太差了。
或者市场的变化,比如现金贷业务国家突然发禁令了。
没有完美的平台,不代表所有的P2P都有严重的致命问题
“没有一个P2P经得起深扒”其实偷换了一个概念:
即每一个P2P平台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瑕疵,但不代表有瑕疵就一定有致命问题,不能投资。
追求完美的P2P平台,其实不懂投资的本质。
第一,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
即便最安全的银行,现在国家都允许倒闭了……
而在金融发展史上,银行倒闭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第二,收益是风险定价的结果。
目前P2P平均收益率能达到8-12%。
8%在固定收益率市场是非常高了,即便现在钱荒,5年的存款年化收益率小银行最高依然只有5%左右。货币基金也基本在4%左右徘徊……
如果真一点风险都没有,P2P干嘛给你这个收益。
第三,风险是可以一定程度预判和控制的。
运营P2P,就是给借款人做风控。投资P2P,就是给P2P平台做风控。
在贷款市场,每一个人都有风险点,但不代表每一个人都不能放款给他。
P2P亦如此。
所有的风险控制,都有三个步骤:
一个是风险调研,一个是风险分析,一个是投资(放款)决策。
深挖是风险调研过程。知道的越多越深就会越接近真相。
深挖到的平台资料(真相),肯定有负面,也肯定有正面。思考这些正面和负面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于平台生死存亡的影响,就是风险分析的核心工作。
假设,风险分析之后,发现一个P2P平台2年内,其负面因素对于其的生死存亡影响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上车,上车多久。
而至于具体是否上车(投资决策),上车多久,抛开收益率因素。还要看风险偏好:
如果风险偏好激进的,可以上2年。
如果风险偏好进取的,可以上1年。
如果保守的,可以考虑少半年。
由于P2P行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网叔一般建议在时间上打折考虑。即如果你觉得2年内没有大的风险隐患,实际上车,也尽量控制在1年以内。
敬畏未知的风险,会让你的投资更长久。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