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菠萝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最近中美贸易大战,特朗普变脸变的像6月的天,而今天一则“银行理财产品”逾期事件也让吃瓜群众们惊讶不已~
江苏一女子向当地报刊爆料“她在广发银行镇江分行购买了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到期时间为今年的5月10日,但目前已经逾期20天了,投入的本息依然没有到位。”
What?
银行现在也流行这么搞了!
1
但这只是一面之词,接下来给大家梳理下整个事件的详细情况:
1、这名女子跟广发银行镇江支行副行长为闺蜜关系,也是该银行的VIP客户,经常在银行买理财产品;
另外该女子甚至把自己网银的密码告知该银行的相关人员,以便于进行投资操作;
而之前都投的好好的,而这次出了点意外,500多万的本息无法到期返还。
2、而银行方面是这么解释的,他们购买的长安基金青雅强债1号目前产品出现了一些问题,相关投资者都已经赎回,该产品的存续期为3年,一年一个赎回期限,而目前提前结束,本来许诺的8.5%预期年化也完全达不到;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造成资产变现周期变长,所以出现了所谓的“产品逾期”风险。
3、关于该产品资产变现周期长的问题,银行正在全力协助资产变现,目前该女士的账户已经入账了156万,银行也将先垫付200万现金给到该女士,以缓解该女士的恐慌情绪。
但目前垫付的200万现金具体的到账日期还不清楚。
后续情况还在发酵~
2
从理财的角度看,这个事件存在以下问题:
1、 其实,该女士所购买的也压根不是她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代销的债券型基金产品,所以并没有保本一说,该购买人没有能够认识到购买该产品的风险性,银行也没有提前将风险告知投资客户。
2.、另外,银监会规定银行售卖理财及代销产品时,必须实施专区“双录”措施,也就是说,为了之后在责任认定上好区分,必须做足工作步骤。
(就像流水线,你有多少重工序就必须做足,所以你银行想要卖产品就必须做足工作)
3、说说该款基金产品吧,这款基金是一款私募产品,并不是我们一般投资人能接触到的,私募的起投门槛很高,至少100万,而新闻内的女士投了500万,所以是银行的大客户也不奇怪;
客户经理向该女士承诺8.5%的历史预期年化,以前的资管产品都可以承诺保本保息,但最近的资管新规出台,这些口头承诺都不行了,因为所有的资管产品都不允许刚兑;
但咱们大部分的投资人还是不管投的钱到底去哪了,只是想拿到这么高的收益,风险,不要跟他们谈风险,对于他们来说,银行你就是要兜底,保本。
3
上周写过一篇关于银行结构性存款爆火的文章《三个月激增1.84万亿,银行慌了?》,也是资管新规出台后,投资人的真实反馈。
其中更有对目前投资人风险意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示,咱们大部分的投资人还是“无视风险,收益为王”的状态。
当然这也不怪大家,咱们的理财市场发展起来的时间还不长,肯定是不完善的,投资人的风险意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培养起来的。
而目前不刚兑的情况下,咱们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光听忽悠,了解产品是首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历史发展情况(包括历史收益等,有无发生过逾期情况);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拿今天这个债券型基金提前结束,无法达到历史收益的状况来看,最近债券市场确实不稳定,企业违约潮或许是导致这类基金突然走下坡路的直接原因。
最后给大家个建议,无论做啥投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