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60%的人在做自杀式资产配置,看看有你吗?
融360 2018-5-31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是人们致富的法宝,许多第一代企业家也是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中赚取了他们人生第一桶金,从而成长起来。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过去10年以来,买房、炒房,成为迅速拉开人与人之间财富差距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随着飙升的房价,有房者的资产吹气球般膨胀了起来,这些人的腰包“鼓了”。房价上涨使得财富由无房家庭向有房家庭转移,尤其转向手持资本、从事投机活动的富裕群体。然而,这些资产背后,是不断加杠杆生出的贷款,对于多数家庭而言,这是个并不轻松的负担。每一次房价的波动、国家政策的出台,无不牵动着这群富裕的房奴...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是人们致富的法宝,许多第一代企业家也是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中赚取了他们人生第一桶金,从而成长起来。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过去10年以来,买房、炒房,成为迅速拉开人与人之间财富差距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随着飙升的房价,有房者的资产吹气球般膨胀了起来,这些人的腰包“鼓了”。

房价上涨使得财富由无房家庭向有房家庭转移,尤其转向手持资本、从事投机活动的富裕群体。然而,这些资产背后,是不断加杠杆生出的贷款,对于多数家庭而言,这是个并不轻松的负担。每一次房价的波动、国家政策的出台,无不牵动着这群富裕的房奴们的神经。

2017年以来,“房住不炒”的观点提出后,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房价的调控一直从未放松,并通过推出一系列经济新区建设计划,试图将经济从房价手中解绑。

政策催生的新的投资机遇,能否使人们从对房产的热诚上转移视线,回归对资产配置本身的关注,降低杠杆性房产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断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从而实现真正的富足?

危险!6成财富为杠杆房产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最近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总资产中,房产的占比高达69%,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6%。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意味着一旦房价下跌,很多家庭将跌入财富消失的深渊。

从图1可以看到,2011年,我国家庭户均财富是66.3万元,到2016年,增长至103.4万元。然而,在对图1数据欣喜的同时,图2数据所体现出的家庭资产风险不容忽视。从图2可以看出,家庭总资产中,2013年,房产占比62.3%;2015 年,占比65.3%;2016年,这一占比上升到68.8%。房产已成为中国居民财富配置的主要构成,这传递出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一旦房价又任何风吹草动,中国家庭将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图1 我国家庭财富变化

图2 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

毋庸置疑,未来,房贷利率将越来越高,而且,房地产税也正在路上,出台的概率是100%。试想,如果背负着巨额房贷的“富人”们一旦失业,没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或者一场大病、遭遇一次意外,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生活,而更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命运。

用杠杆配置为房地产,无异于自杀。

也有专家认为,从长远看,中国房地产特别是个人住房市场不会崩盘,也不会深度下降。从需求看,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潜在住房需求非常大。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非常之多。只要房价过度下跌,政府定会利用财政货币等手段遏制住下滑趋势。

短期来看,专家的分析不无道理。相信这也是多数人至今仍“痛并快乐着”的主要支撑。但是,对于家庭资产配置的而言,即便房价不会下跌乃至继续上涨,过度配置单一的房产都是不合适的。从长远来看,大部分投资收益应该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不可一味迷信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

图3展现了中国富裕家庭的典型资产配置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基金、投资性房产成为中国富裕家庭资产配置的热门选择。相对而言,美国家庭更注重金融类资产的有效配置,能够更有效做到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他们家庭也喜欢拿出一部分收入进行投资理财,但明显的,美国人的投资渠道会更加多一些,他们会更多地选择购买股票、基金、理财型保险和债券,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把钱存入银行。

图3 典型的中国富裕家庭资产配置结构

怎样才能合理配置资产?

三五年前,乃至十年以前,房子是人们手中最值钱的资产。今后,这种现象大概率不会持续了。有企业家断言,5年后,房子将会是人们手中最不值钱的资产。5年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企业家的说法更大意义在于表明投资方向的转变,人们需要将投资视线,从以往那种唯房产论转向更加广阔、更加合理的资产配置上来。那么,对于一般家庭而言,究竟如何才能合理配置资产?

资产配置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需求,配置资产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模型来看,常用的有几种。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以年龄为计算标准。具体而言,可以按照X=120–年龄这一公式安排投资资金,其中x%的钱放入股市,1–x%的钱放入债市。

第二种是美林投资时钟。这一模型是帮助踏准节奏的利器,核心是通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指标的分析,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4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表现超过大类的某类资产: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现金,如图4所示。

图4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衰退期:债券>现金>大宗商品;股票>大宗商品。

复苏期: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过热期: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滞胀期:大宗商品>现金/债券>股票。

使用方法就是:先判断目前经济状况,然后找对应的投资品种。

第三种是最为广大投资者所熟悉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这一模型比较适合稳健型家庭进行投资。该模型是标准普尔调研全球10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后,对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科学、稳健的资产分配方式,如图5所示。

图5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

它把家庭资产按比例划分为图4所示的4个账户,并按一定比例分配,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达到资产配置的平衡。这4个账户像桌子的4条腿,长久来看,少了任何一个就随时有倒下的风险。

日常现金资产:做预算,记账,一定程度可以控制消费欲望。

保障资产:平时看着没什么用,但到关键时刻,它能保障你不用为了钱去卖房卖车、股票低价套现、四处求人......

投资资产: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也就是要赚得起也要亏得起,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

稳健资产:一定要长期稳定地投,不要随意取出使用,否则在被消费欲望冲昏头脑时,很可能随手就花掉了。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增长、资产状况的变化,各项资产的配置比例也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刚工作时,只有现金资产和保障资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积累到第一桶金,希望挣钱的速度能更快些,于是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开始增持投资性资产。当组建了家庭,需要稳健增值的资产配置来实现子女教育和未来养老两大刚性需求。当完成了财富积累,保全和传承就成为首要目标。无论是高净值人士,还是中产和大众,随着年龄的增加,稳健资产占比都在不断攀升。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