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懒先生说钱”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6月1日起,你的工资要涨了,因为要多了一笔钱——高温津贴。
至少1000元新增收入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
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所以符合条件的小伙伴请对号入座,那么到底能拿多少钱、多长时间呢?
由于各地消费物价水平、气候差异等,并没有统一标准。
根据现行规定,北京、山西等地区的发放时间段为6到8月;江苏、上海、甘肃等地则为6月到9月;广东、广西等地则为6月到10月。
按照最新高温津贴标注,山西和江西月补贴额度最高达240元;按日计算的话,天津自去年27.3元上浮至29元一天再次登顶,但是天津的补贴标准与年度平均工资挂钩,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的12%!
若是按照补贴时长计算的话,那么海南长达七个月的补贴时间当之无愧领跑全国。
河北这次也上调了高温津贴标准:露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小时由1.5元上浮至2元。
所以你所在地到底何种补贴标准,还是要从当地省人社厅官网查看《关于做好高温津贴支付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高温补贴公告。
但据我粗略计算,不管你是在哪个省份,一个夏天你能拿到的高温津贴总额,超过1000元不是问题。
为什么之前没拿过?
福利讲完了,相信不少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什么叫高温津贴?没听说过。。。”
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为何好好的员工保障却无法落实到位呢?因为劳动者实在是太弱势了。
高温津贴落实第一难,真正需要的劳动者拿不到。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农民工烈日下挥汗如雨未必能拿得到,反而是偶尔在户外活动的管理者,拿到手的高温津贴却一分都不会少。
第二难,高温津贴由现金变成了实物,或者更进一步沦为了“空头支票”、“纸上清凉”。
比如有企业象征性的提供点绿豆水、避暑药,反而现金补贴闭口不谈;又比如有企业确实向员工发放了高温补贴,但事后却又在工资里相应扣掉了这笔钱。
第三难,劳动者没有议价权,敢怒不敢言。
特别是民营企业,劳动者并没有太多的议价空间,劳动者为这点高温津贴冒着丢饭碗的风险,实在划不来。
所以即便没拿到高温津贴,也没人主动吭声。
为了杜绝“纸上清凉”的行为,多地相继出台高温劳动保护办法,除了明确规定绿豆汤等解暑饮料不能冲抵高温津贴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罚款条例,严重的甚至追究用人单位的刑事责任。
自己的钱还得自己去争取
当然自己兜里的钱,也得靠自己争取。
如果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高温补贴:
一:职工主动与公司协商或者让企业工会出面协商。
二: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或投诉,由具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三:拨打全国人社系统的举报电话12333进行举报。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