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有67家P2P平台爆雷,跟5月份的南方天气一样,雷声绵绵。也许大家都不意外,监管一锤锤下来,声都没有的话,不就是放屁吗?
国资系背景出事了,上市系背景出事了,风投系背景也出事了,民营系简直是爆雷大本营。
在考量一个网贷平台时,安全居首位,有些P2P公司愿意上履约保证险,保证到期借款人逾期,会由保险公司代偿。但愿意这样做的平台大多利息低得感人。
所以我们通常说平台的兜底能力,意思是有钱人家养的儿子,做错事了有爹出面摆平;没钱人家养的儿子,做错事了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一个平台值不值得投资,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没有爹在为平台兜底。
实际上兜底是个伪命题。从出发点看,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创始人心怀不轨,做自融,想着捞完卷款潜逃;
第二种是创始人努力经营,但能力实在不行,经营不善爆雷。
一一来看。
1、心怀不轨式爆雷
创始人心怀不轨,努力抬高身价,讲故事,卖情怀,笼络一批粉丝,喜欢提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冠之以创新、颠覆,有教主情怀,但自身来路不清晰,经营不实在,最后以卷款潜逃告终。
对,说的就是贾跃亭。
在乐视大厦将倾的时候,居然还能拉来大佬孙宏斌兜底,已经是靠山中的战斗机了,面对这么摇摇欲坠的乐视,豪掷一百多亿, 都没能救活贾跃亭卷款的心。
所以说,一棵树如果从根上就坏了,再枝繁叶茂也没用,衰败来得如疾风骤雨。
乐视集团好比网贷平台:
投资人:被贾跃亭忽悠了去买一百多元一股的乐视股票。
平台资产:乐视影业、乐视网、乐视致新
自融操作:从股市套现超过140亿,在旗下各个子公司之间互相借款,左手倒右手,表面是说作为乐视网借款,为造新能源汽车、乐视生态,实际上跑美国买豪宅去了。
当初多少被套在乐视创业板里的股民,盼着孙宏斌如救世主一样来到乐视兜底。要知道,乐视网股价最高点的时候达到1700亿,孙宏斌以700亿估值入股乐视网,看上去好像是赚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连续11个跌停板,市值缩水到了今天的166亿。
孙宏斌吃了闷亏,又做董事长,又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一家从根上就心怀不轨的企业,从结构到产品上都千疮百孔:乐视七大生态,全部都在亏损,企业经营状况极其不健康。花高价买版权,以亏本价卖电视、卖手机,以普遍高于行业薪资挖来一批高管,同时进行7个领域的业务推进。
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贾跃亭那颗讲故事的心:生态化反。
所以孙宏斌愿意救,也没办法救。这就是兜底的无奈之处,从结构到产品都千疮百孔的企业,源于创始人本身就没打算好好干的心。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像E租宝、钱宝网、中晋这样的非法集资企出现在网贷行业,从业务模式来看,这些企业跟网贷平台都八竿子打不着,但非法集资中中是需要沾着些热点和新概念,才会更符合创新的诈骗方式。
俗称披着羊皮的互金平台。
以前微商火热的时候,扎堆出现微商传销;网贷平台火热的时候,扎堆出现网贷非法集资;如今区块链火热,ICO更是刷新无耻下线的诈骗集资。
无论是非法集资、还是传销圈钱,都是出自创始人不打算做正经生意的心。这种心怀不轨式的爆雷,连孙宏斌这种在地产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商人全心全意去拉扯都救不活,凭什么认为一些边缘国资、小盘上市企业能兜底呢?
更何况这还不是能不能兜底的问题,是压根就不值得兜。
2、努力经营式爆雷
从目前P2P备案现状以及全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来看,追求的是风险的披露性和可穿透式监管,所以从银行被去刚兑开始,就是避免兜底产生更多的系统性风险。
P2P作为信息中介平台,不能为任何一个投资标的进行逾期兜底,已经是业内的进步的共识。虽然有第三方担保机构或者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履约保证险,但P2P平台显然已经走出了刚性兑付的荆棘林。
监管更要求目前的P2P平台做出更透明的风险披露,让投资人直接识别,像几年前陆金所高管就曾经说过:采用个人信用评级的方式开展业务,允许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主选择投资产品。
产品标的的去刚兑的背景下不可能再要求投资方、背景方进行兜底。
所以这里说的兜底,其实是想说一个平台在努力经营下仍旧无望走出困境,只能作良性清盘的打算时,平台方或者投资方、背景方作为有最后一道屏障,没有为投资人兜底的可能?
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主动清盘(雷),有哪几种方式?
第一,分期清盘,设置单笔投资额,体现门槛等,分多少期看良心,有3、5、10个月的,有3、5、10年的。
第二,债券转股权,把投资人的本息转化成平台股权,坐享收益分成。公司都做不下去了,还要你股权干啥?
第三,打折回购,比如按1折,5万本金能拿回5千。
以上三种是发布清盘公告的网贷平台最主要的清盘方式,也因这些方式被大家诟病算啥清盘,这叫主动雷。
但是五月份的长投在线,教了众多雷台做了一次人。发布清盘公告时,称让投资人落袋为安,本息一键赎回,不拖不欠。
被夸是旷古第一良心平台,甚至在发布清盘公告后,一批网友后面跟帖道:良心平台再开台,我也要重仓支持。
长投在线的做法良心可嘉,是正经企业的创始人,也没有把平台作价贱卖给别人,而是真正以不损害投资人的方式做了清盘。
但问题有两个,首先,这家平台体量并不大,累计交易额26亿,待收最高时只有3亿,做清盘在规模上有执行空间;其次,大多数平台觉悟到自己要经营不下去的时候,大多已经资不抵债,像长投在线这种能提前意识到,并且痛下狠手的相当是少见。
资不抵债的时候,能不能要求投资方进行垫资兜底呢?关键在于有没有相关政策落地,如果没有,就只能看良心。
有政策,就不必看良心。健全一套完善的网贷平台退出机制,也势必关系到作为投资方或背景方需不需要有所作为(垫资兜底),当然也包括监督兑付的执行情况。否则目前耍流氓式清盘屡见不鲜的状况,平台方、投资方首要想法都是保全自身的利益,投资人的利益总是第一位被放弃的。
没有政策,只能看良心的情况下,大多数平台将雷未雷时,这些鸡贼的、曾经作为吸引投资人来撒钱的大爹们,早就提前撤场了。本来就投资失败了,还要再拿一笔钱养坏账,想也不可能。
3、说说增信价值
兜底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网贷平台信用建立的过程,大多数在不知晓什么是网贷,什么是投资风险时,有平台愿意做风险背书,做兜底承诺,也起码让这些投资人经历了一个从无风险到面对风险的投资教育过程。
但是兜底本身不现实,所以我们更愿意提它的替代物:增信价值。
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可以为一个平台增信,但不能为这个平台保底,这是区别。
无论是任何背景的企业,在为一个P2P站台增信的时候,都有高低程度之别。
股东实力:银行背景>上市公司背景>国资背景>大型民企背景>风投背景>普通民企,不同体量的站台有不同的增信价值,这个大家都懂。
参与程度:公司战略性投资>公司财务性投资>法人投资,投资方在P2P平台占股比例越高,增信价值就越高。法人投资意思是,一个上市公司老板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不等于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这是老板的行为,增信价值也止于老板自己而已。
是否有关联资产:如果背景方的经营范围与网贷平台的资产有互补性,是加分的。
这些东西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并且通过不同的维度罗列增信价值,直至完成对背景增信这件事的完整认知。展开来讲内容还很丰富,下次再叙。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