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纳基数什么时候上调,到手工资多了还是少了?
融360 2018-6-28

社保缴纳基数也被称为五险一金缴纳基数,从字面上也能理解它的意思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和税前工资不是一回事。

每个地方的社保缴纳基数调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京地区是7月份调整,天津和上海地区都是4月份调整。

社保缴纳基数是怎么调整的?

根据当地的调整时间,比如北京地区工作的人,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参考的是2016年的工资水平;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参考的是2017年的收入。如果是刚入职的新人,没有去年数据可以参考,就按照当前的工资缴纳。

具体计算公式是参考年份的12个月的税前工资之和+补贴+年终奖(如果是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发放的话)+...,最后再除以12 。

社保缴纳基数调整后会有变化吗?

从上面的公式大家也可以看出,社保基数是否变化是要看去年的月平均工资是否比前年上涨。如果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没有上涨,那么社保缴费就不会增加。

社保缴纳基数调整后,到手工资多了还是少了?

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的上涨工资较多,超过需要多缴的五险一金和税收之和,那么到手工资依然是上涨的,尤其恰逢今年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到手工资上涨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社保缴纳基数的上限和下限是什么意思?

社保基数的上下限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就是说社保缴纳基数不能低于下限,也不能高于上限,当然也是不同地方标准不同。甚至不同的险种,比例也不同。

比如2017年北京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按照北京市的规定来算,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北京市在岗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是8467*3=25401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为8467*40%=3387元,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为8467*60%=5080元。

不同的职业收入不同,政府设立下限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中小企业发展;但是被一些单位钻空子。比如给员工全部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那么员工的福利就会下降不少。尤其是公积金按照上年度最低平均工资缴纳,2017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仅1890元。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