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延期 P2P网贷行业何去何从?
陈文 2018-7-13

7月9日夜间,运营了五年时间的深圳老牌P2P钱爸爸,突然发布“平台暂停运营公告”。P2P的暴雷潮从上海的唐小僧传至杭州的多多理财,再又由深圳的钱爸爸接棒,神州大地雷声阵阵。平台老板提心吊胆,投资人胆战心惊, P2P行业的流动性危机正在快速蔓延,无关良莠。

就在大量平台自求多福之际,7月10日和讯网爆料:北京拟退出网贷白名单,已验收平台有望首批进入。一时间,在圈内传播开来,各大网媒纷纷转载。真的?假的?求证微信接踵而至。


诸如网贷之家、网贷天眼、零壹财经等密集组织平台老板发声,民间发声提振了行业信心,但终没有遏制住滚滚雷声,呼吁官方为行业正名的请求不绝于耳。2018年新年前后北京市的整改调研有所耳闻,但估计也是根据整改进度平台主动申请才有的:有些平台整改快点,有些平台整改慢些,如此而已。在这样一个敏感窗口期,我想任何官方机构都不可能推出这样一份白名单,进入白名单的有政府背书加持,可以安然过冬,那么没进的呢?

相当网贷从业机构过去几年干的基本是给个人、给小微加杠杆,在去杠杆的大风气下,网贷行业寻找自身的定位迫在眉睫。如果价值局限在加杠杆,从监管的角度看,这个行业被拖死不会带来遗憾。就个体创业者以及部分投资者而言,是场悲剧;但对于社会而言,长痛不如短痛,一千多家P2P公司的彻底消亡、不到二千万投资人的万亿损失仍在金融维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业内一些相关机构正在自发组织成立普惠金融领域的行业联盟组织,也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实践探索。行业的存续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转型,需要能够真正体现网络借贷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对于网贷行业存废两可的当下,真正需要从业者去关心的是网贷行业能够给社会带来哪些价值。

即使网贷最终能够生存下来,部分机构成功备案落地,在什么样的监管下、以何种形式、开展何种业务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金融去杠杆的当下,很难想象监管会允许P2P这种无杠杆约束的机构活得非常潇洒。我预期,即使完成备案,即使反复强调P2P信息中介的角色,类似杠杆约束之类的紧箍也必然会给P2P套上。可供参考的是第三方支付,就存在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10%的监管规定。网贷龙头企业应当投入些精力开展政策研究,为行业的规范良性发展积极建言,否则的话,当年一度火爆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就是前车之鉴。

对于网络借贷行业而言,现在是一个市场自然出清的过程。当年的P2P兴起并非是政府强推而来,是各自创业,融合着一半的梦想、一半的贪婪,更有着普通投资人追求收益、忽视风险的推波助澜。现在P2P市场退出,没有道理让政府买单,也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7月9号,央行官网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再次延期1-2年的同时,强调了“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可见,专项整治的告一段落以及网贷平台的备案落地,将以实现有序退出为前置条件。

当下的P2P退出或跑或退。资产的高收益、高流动性、低风险三者本身不可能同时实现,但P2P在宣传其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同时,还要满足投资人高流动性的诉求。这里面的道道在于平台以兜底承担信用风险化解项目的高风险,平台以期限错配承担流动性风险满足投资人流动性诉求,这样平台的运营风险畸高不下。于是我们看到网贷行业持续不断的暴雷倒闭,在经济形势下滑以及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当下尤其突出。如何引导平台无风险退出将是整治继续开展这一两年内的重要议题。先前就“良性退出”,大文给出的包括主动有序清盘以及行业并购等两种主流方式。就字面理解看,“无风险退出”的含义可能更为宽广,不乏一些引起行业阵痛、但不会带来外部金融风险的方式,整体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才是当局关注的重心。

在网贷备案延期的当下,网贷行业经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是否值得继续走下去,以何种方式离场都是所有网贷从业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选择如何,在这里呼吁广大互联网金融行业创业者应充分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义务,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必然更加开放和包容性,只是道路注定坎坷,前行过程中必然洒下无数的血和泪。正如我在2016年11月所著《P2P向死而生》一书前言末了所言:

我们先前认识的P2P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死去,未来还能存活的P2P必然有所不同,活下去并做大做强的平台必然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扎根于实体产业。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我们应当呼唤新金融行业领袖们的理念、坚持和担当!我们应当相信:网贷不会死;合规发展的网贷,明天会更美!

来源:陈文

关于你想知道的有钱花的最全攻略,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