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西西变有钱”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最近P2P雷声大,网上出现了各种段子:
什么听信了分散投资的理论,分散到一堆野鸡P2P,结果全踩雷了啦;
什么平台跑路以后,被维权群的群主又诈了一笔啦;
......
诸如此类。
说实话,挺鄙视这些内容和生产这些内容的自媒体的,除了博眼球,给自己涨涨粉,毫无意义。
吃相好看点,好伐?
说正题,今天想提醒一个P2P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
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7月19号,也就是上周,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一个《加强业务合规性的风险提示函》,再次提到:
7月23号,也就是今天,长三角互金协会联合发声:
尽快下架“锁定期+债权转让”等不合规产品
P2P光景好的时候没啥问题,前人产品到期后,很快就有人接盘,无缝衔接不在话下。
但是现在这个鸟样子, 流动性超紧,那么问题就来了:
万一没人接盘,平台是先垫付给用户呢,还是不垫呢?
一直垫的话,平台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一不留神资金链可能就断了;
不垫的话,用户明明看到的是三个月的产品,可能四个月,甚至更长才能到账,也很奇怪。
于是监管就指示了:
这些产品就干脆别卖了,平台就卖卖散标好了,别人借一万一年,就发一万一年的标;借一万两年,就发一万两年的标,别搞之前期限错配资金池那一套了。
相当于把流动性的风险,从平台转移给了投资者。
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已经一刀切了,我觉得吧,过不久,全国各地都会陆续跟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将对计划类产品进行调整和下架。
你原来买的那些一个月、三个月的计划类产品,可能拆出来,一下子就变成半年或者一年以后才能到期了。
想尽快提现的话,只能自行去转让专区转让,出点手续费,或者再让出一部分收益,寻找接盘人。
也是蛮尴尬的。
之前有个蛮头部的车贷平台,就干过这事儿,明明还有十天就要到期的产品,一拆标,就变成了一年以后到期,当时被投资人骂得狗血淋头,没想到,这竟成为了监管指导的方向,也是有点意思。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