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柒小姐”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最近网贷雷潮,大家的心情估计都很焦躁。
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赚到钱是自己水平高。
一旦变天了,才发现只能环境好而已。
很多人在风雨里,是没有避雨能力的。
网贷也会,基金、股票甚至债券,都只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场。
手里没有流动资金,亏钱会影响日常生活的朋友,真心不建议踏入这片战场。
何况,现在天气不好了。
不过,这几天央行又有大动作,对于脆弱的借贷市场,算是一个利好。
一
最近有两件大事,刷屏了。
一是央行投放5020亿元MLF,利率3.30%,与上次持平。
这意味着,央妈直接送给市场5020亿元。
算上本周到期逆回购3700亿,净投放1320亿。
MLF,网称麻辣粉,中文名字是中期借贷便利。
通俗讲,就是央妈给孩子借钱,借款期限一般是3个月、6个月和1年,不过是要加利息的。
这一次,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次投放了,有点大放水的意思。
二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这意味着,央行负责继续宽松,而财政继续保持稳健。
财政要积极无非是要减税和发债。
减税就是要在今年1.1万亿税费的基础上,再减650亿元。
发债是今年批准的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快马加鞭了。
这样一来,下半年在铁路、公路、一二线地铁以及棚改等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会加大。
前几天,央妈和财爸还在互怼,这下,货币财政却同时宽松了。
央妈和财爸为什么会双宽松?
之前中央要求金融去杠杆,也就是少借钱、少花钱、降低负债。
没想到,出事了。
债务违约大面积爆发,到目前债市新增13个违约主体,而17年全年只有12个违约主体。
股市也赶着大跌,本来就缺钱的就企业更加叫苦不迭。
再看网贷,这阵子爆雷的平台超过100家,雷声不断,去杠杆是一个直接原因。
这一切都和去杠杆引发的信用收缩有关,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在加剧。
二季度GDP增速降至6.7%,降到了16年以来本轮经济反弹的最低点。
外加贸易摩擦,在内外危机交加之时,放水就是必然的了。
二
其实,不管国内外,只要放水,必然会有一轮投机的机会。
水放到房产领域,房价涨;放到股市领域,股票涨;放到农产品,大蒜生姜涨;放到银行间,各种空转套利。
那这次,是真的放水吗?
回头看下央行的几次放水:
08年,央行降息5次,降准3次;
12年,央行降息2次,降准3次;
15年,央行降息6次,降准5次;
今年,央行降准3次,没有降息。
不过今年利息已经是历史上最低的了,也不需要再降息。
总之呢,真正的放水,是央妈和财爸为了刺激经济,提供低成本、超长期的巨额资金,集中投放到某个领域。
像之前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就是典型的放水。
而MLF这种一年内就要还的短期抵押借款,就不是真的放水了。
所以这次,可以理解为宽松。
三
无论是放水是宽松,对我们来说,没那么重要,大家更关心的还是房价。
以往的放水例如08年12年15年,都刺激了房价上涨。
那这回,还会再次推高房价吗?
现在看来,调控不会放松,“房住不炒”应该还是会继续执行。
政府的本意也不是要支持你炒房,而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至于效果怎么样,就只能看未来了。
其实决定房价大涨的关键,是货币,也就是到底有多少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和以往不同,这次调控政策全面收紧,对于楼市的金融管控没有放松。
所以严监控会直接影响房市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流动性。
没有流动性的市场,有的也只是纸面价值。
不过,即使政策在限制,肯定会有一部分钱会流入房市。
但这一部分到底有多少,就看政府到底有多大决心遏制房地产泡沫了。
看当前的普遍上浮的房贷利率,买房成本是越来越高的。
其实,这次主要是为了保证市场流动性,并不是要鼓励你加杠杆再进攻。
不过看数据,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并不大。
2018年,我国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55.1%,而2008年时,只有17.9%。
短短10年时间,翻了3倍多,加杠杆的速度有点吓人。
要知道,美国的居民债务率从20%到50%,花了40年的时间。
高杠杆带来的是巨大的房贷压力,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建立在对未来几十年我们消费透支基础上的。
所以从这点来看,楼市也很难续演暴涨历史。
总之呢,刚需还是要及早上车,投资的得趁早打住,否则被锁住了很难脱身。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