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财经之家”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海航的聚宝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今年年初,海航向员工兜售一款叫“员工宝”的理财产品,10000 元起投、年化收益率 8.5%。
发售目的是缓解资金压力,但约定5月27日到期的产品钱却迟迟未能还款。
海航聚宝汇的逾期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公司开始依样画葫芦,沿着海航的路子走下去。最近,一些企业内部大搞花式融资,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期最火的莫过于汉能集团。一方面大幅扩张招人,而另一方面则强制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变相借钱。
据了解,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七月一日前入职的9级以上员工必须买,9级20万,每往上一级加10万,比如18级就是110万。”
而这项认购活动自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总体规模约6亿元。
相对应的是,“公司6月4日发布了新的绩效考核规定,弱化了业务考核指标,增加了价值观考核一栏,主要检验是否认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如果这一栏被评了C,员工将被解除劳动合同。”汉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正值公司员工年中考核评定期,到8月中旬截止。
更厉害的是,如果不购买产品,考核就要打低分,最终就会面临考核不合格被解聘的风险。认购额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综上所述可以理解为,没有20万当不了汉能的员工。
当然,玩起向员工融资的自然少不了融资渠道五花八门的房企。
据了解,最近几家著名福建上市房企被传通过发行面向内部员工的基金产品来筹措资金,其中一家给员工的利息是年化18%。
为什么要对自家员工下手?
国家去杠杆,缺钱过冬啊。
先说说汉能吧。光伏新政的出台,使得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冬天。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没有扩招的必要,而且整个集团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比如特斯拉直接裁员,或如火箭妞此前在《中央收紧钱袋子!几乎所有补贴都停了...》里提到的沃特玛“变相裁员”,这些才是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做法。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都很清楚现在国家整个经济大环境是什么天气,光伏被国家强行“戒奶”,“嫌贫爱富”的银行、投资者看到这种行业情况,要不就根本不借钱给你,要不就提高利率,20%吧。
对于一个长期依赖国家补贴的行业,吃得消?所以,汉能就直接对员工下手了,毕竟向员工借钱成本要低太多了。
那么员工不就范呢?可以啊,那么就自行选择离职呗,我还可以减少离职支出,据说这个目的已经奏效了,这手段两个字形容:高明。
不惜保证10%回报率,不惜冒着非法集资的嫌疑也要向员工融资,可以说明因融资渠道受阻,十分缺钱,只能杀熟了。
同样,接二连三的楼市调控对房企来说打击也不小,整个行业的利润都在走下坡路,融资途径还不断收窄。
最近碧桂园频频爆出的楼盘质量丑闻所折射的“高周转”模式,恰恰反映了当下房企现金流十分紧张的现状,一些中小房企更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无论是汉能还是房企,都把这种向员工发售理财产品的手段美其名曰为“与员工共同成长”、“增强员工粘性”,但说到底,都是一种向员工“拿钱”的手段。
这些公司现在资金问题大,老板想再赌一把。当然,认为它们未来有发展的,你也可以赌一把。
但要记住,你理财亏钱了,还有工作可以为你赢得现金流,这种公司内部融资产品还是少碰为妙吧,因为你押上的不仅是你的“钱途”,还有你的现金流。
你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别本末倒置,为了一份工作把身家都搭进去了。
不禁想起贾跃亭的“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吧”,于是割肉的窒息了。那么连银行都不给借钱的公司,你又有多少底气给它借钱呢?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