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P2P雷潮何时结束?提供两个线索
小白投网贷 2018-8-6

P2P出问题时,人们称之为“雷”。

在“雷”字之后加一“潮”字,即为“雷潮”,延绵不绝。

“雷潮”的比喻颇为贴切,乌云蔽日月,数个月来雷声未有停歇的迹象,投资者难免惶恐。

平台的接连爆雷,并非P2P行业的崩坏。本质上是微观层面的问题,是违规平台的大面积倒塌造成的。

有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自设资金池、拆分标的以释放流动性。投资者得到流动性的便宜,却面临一定的风险。当投资人信心不足时,流动性的便宜转化为流动性风险。这些平台违背了信息中介的原则和初衷,它们真的是P2P吗?

有平台为了揽客,许以畸高的利率。短期内尚可持续,长期保持在较高的利率水平必有猫腻。资金持续净流出,借旧换新的把戏无以为继。它们真的是P2P吗?

有平台借网贷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拿去炒房,拿去做市值管理。当房价上涨受到抑制,当股价崩盘,平台拿什么偿还投资人。现货热闹时,以现货的名义行诈骗之实。众筹热闹时,以众筹的名义行诈骗之实。当P2P热闹时,以P2P的名义行诈骗之实。这些平台真的是P2P吗?

关于“雷”

古代先民以为必有神明操控雷电,渐而形成自然神崇拜。当人类不再以雷神解释打雷时,雷震子和雷神托尔融为一体,是为“科学”。雷电依然是极为复杂的放电现象,科学解释了雷电,尚不能准确预测雷电发生的具体时刻。

对于P2P的爆雷,无数人在事后罗列一大通缘由,却鲜有人在雷潮发生前预警,一如股灾、债灾、自然灾害。

平台信息披露不透明,资产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表面光鲜的平台,自诩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内里竟如此肮脏,吸纳资金胡作非为。无论是P2P老兵、行业从业人员,还是普通投资者,都成为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如果不是这次雷潮,行业的乱象或许仍隐于地下。

平台风控能力薄弱、信披不透明、标的造假、征信系统不完善、产品设置存在较大漏洞,乱象的暴露促使投资人、从业人员、监管部门重新认识和思考P2P行业。

希望这次雷潮也能成为改良行业的契机,重塑行业形象,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关于”潮”

“雷潮”何时结束,是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人类从潮起潮落、阴晴圆缺中,获得“周期”这一概念。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周期”,去预测未来,掌控现实。

身故的前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称“2018到2019是康波周期万劫不复之年”,暗合今日的境况。众人敬之若神明,顶礼膜拜。膜拜之余,周金涛的旧文被奉为圭皋,每句话似暗藏天机。在名为《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的演讲中,周金涛提到,其投资的第一条纪律是2014年之后不买房。

或许康波周期可以预测经济走势,却无法预测人为干预。

银行业每隔十年左右,都会出现不良率显著增加。银行业坏账和经济周期趋同,随着经济复苏,坏账的出清,银行和所在经济体进入新周期。凯恩斯出现了,政府以稳定周期波动为目标,周期紊乱了。

当林毅夫和张维迎争论时,绝非经济学家的胡扯淡。为了解释经济现象,亚当斯密伸出无形的手,马歇尔拿出一把剪刀。先贤创造的解释经济现象的工具,可能正是先人所造的各种雷神。不同的是,林毅夫手持的是雷震子的金棍,张维迎手握的是雷神托尔的锤子。

林毅夫和张维迎拿着金棍、锤子互相击打,是人类预测未来,掌控现实的尝试。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摈弃雷震子的金棍、雷神托尔的锤子,以科学的方式解释经济。

但今天,我们仍无法预测,无法预测雷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但我知道,借贷需求永远存在,P2P普惠金融的价值永远存在。P2P不会消亡!

我们对P2P的了解更深刻,则P2P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正如同我们对雷电的了解更深刻,则雷电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于“雷潮”

雷霆万钧,然稍纵即逝。雷电现象持续时间不过数个小时,而人造闪电更为持久。P2P的这波雷潮是天灾,也是人祸。

雷电为害人类,富兰克林以身犯险,发明避雷装置。而今,P2P的风险已经暴露,投资者受到了伤害,规避行业风险的避雷装置正在安装,多地监管部门开始重启网贷现场检查工作,百行征信官网已经上线。或许未来雷电还会引起火灾,或许P2P仍会爆雷,但避雷针的出现必将大幅度减少爆雷的数量。

雷潮何时结束?

笔者自信无法给出准确预测,但有两个重要线索可供参考:

1、 时间:今年7月9日,央行发文称,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延期1到2年。随后财新报道称,网贷行业整顿估计会延长至2019年6月。按最保守的时间预估,雷潮当在明年年中之前结束。

2、 数量:日前,网贷之家发布《P2P网贷行业2018年7月月报》。截至2018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645家,相比6月底减少218家。

今年前7个月份,新增701家停业和问题平台,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

经过这波雷潮,投资者对于新进入行业的平台心生防备。P2P风口已过,很难再现前几年的平台蜂拥入场的景象,新增平台不会太多。随着清理整顿的进行,行业中的问题平台还将加速出清。

综合来看,妄言“雷潮已过”仍为时尚早,网贷投资人当下仍需将本金安全放在首位,仓位应逐步向头部平台转移,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市场的充分出清。

作者:小白投网贷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