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周五晚间央行公布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总基调依旧是稳健中性,否定了“放水”搞强刺激的可能以引导市场预期。央行保持定力的约束主要来自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要求以及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考虑。考虑到短期有外需、基建投资回落压力的扰动,以及部分领域的信用收缩问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将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以做好对冲。央行强调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渠道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季度信贷利率高位企稳,伴随宽货币向宽信用的逐步传导,3季度信贷利率或有回落可能。具体观点如下:
对短期需求回落的担忧有所上升。央行对经济增长的信心较一季度稍微有所减弱,更加强调经济的“平稳发展”,删去了“稳中向好”的措辞。新增要“注意防范短期内需求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 。一个是贸易摩擦可能对出口造成冲击;另外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对基建投资带来的下行压力;最后是“企业债务风险暴露,民间投资活力尚显不足,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通胀方面,央行认为“总体来看通胀压力可控”,我们认为下半年通胀中枢在2%左右,但需要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货币总量保持不“放水”的定力,将根据经济形势加强预调、微调。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健中性,并表示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主要来自两方面的约束,首先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要求。其次,从外部来看,在主要经济体稳步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央行逆势大幅宽松将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压力,央行表示“也需注意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央行指出货币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并在专栏4中表示要“适度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以及部分领域可能出现的信用收缩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具灵活性。
如何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渠道?当前银行间市场流行性已经很宽松,截止6月末银行超储率回升至1.7%,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用依然偏紧,货币传导渠道依然不畅。央行认为宽货币“能否有效运用和传导出去,还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监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支持提高服务小微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的作用等手段;通过市场出清减少扭曲和无效资金占用等是疏通传导渠道的重要手段。此外,二季度货执报告增加要“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要求,预计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步伐或有所加快。
信贷利率高位企稳,伴随宽货币向宽信用逐步传导,3季度信贷利率或将有回落可能。2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1季度仅上行1个bp至 5.97%,利率高位企稳。其中一般贷款利率较前值上行7bp,上行速度变慢;票据融资利率止升转跌,较前值下行47bp,回到了去年9月份的水平。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使得票据融资大幅放量,并拉低票据融资利率。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行速度在加快,较前值上升18bp,这也体现了政策面抑制房价上涨的意图。往前看,伴随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进一步传导,一般贷款利率上行速度将进一步减缓,票据融资利率或延续下行,房贷利率在当前的水平将上涨乏力,预计3季度信贷利率或有回落可能。
上周地产销售环比下行,土地成交同比下降;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3月上行0.18 个百分点;电力耗煤环比下降,钢价延续小幅上涨;猪价、菜价双双上涨;央行公开市场零投放、零回笼,二季度货执报告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美元指数走强,离、在岸人民币升值;外储连续两月回升。
周报正文
1
地产销售环比下降,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行
上周地产销售环比下降。截至上周五,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48.55万平方米,整体同比下降0.7%,其中一、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升18.34%和9.73%,二线城市同比下降11.82%;整体环比下降10.08%,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21.37%、9.60%和3.89%(图表1)。土地成交方面,截至8月5日,7月以来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5315.95万平方米,较2017年同期的6419.62万平方米下降17.2%。
上周央行公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上升,6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60%,比3 月上升0.18 个百分点。上周住建部在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对于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住建部表示,参会城市应当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遏制投机炒房;同时严格督查,对于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上周沈阳发布通知,将当地商品房限购区域扩大为全市行政区域,同时实施商品住房价格指导。上周天津队住房公积金提取规定进行调整,自9月1日起,职工办理异地转入业务,应在天津市开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半年以上并逐月缴存满半,以打击骗提套取住房公积金行为。
2
电力耗煤环比下降,钢价延续环比上涨
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小幅下降。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81.52万吨,环比下降1.31%,同比上升0.87%。上周南华工业品指数收于2182.56,环比上升1.53%。钢价指数收于159.02,环比上升0.95%(图表2)。上周螺纹钢期货价格环比上升1.54%,粗钢价格环比上升1.56%,国产铁矿石价格环比上涨0.9%,进口铁矿石价格环比上涨2.6%。上周六大发电集团美团库存环比下降1.44%;除螺纹钢外,上周主要钢材品种库存继续上升,上周螺纹钢库存环比下降2.35%,线材库存环比上升2.67%,热卷库存环比上升2.33%,中板库存环比上升1.41%,冷轧库存环比上升1.23%。
上周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印发《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钢铁企业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严禁新增钢铁等行业产能;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等。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印发,各省份陆续出台了钢铁行业防治计划。京津冀地区,对于钢铁、焦化、铸造行业实行错峰生产,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比例不得低于30%等;山东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坚持“污染物排放量不增”等。上周山东省部分地区,由于持续高温,用电负荷增长过快,山东启动“迎峰渡夏”方案,山东省部分钢厂收到限电通知。供给端收缩维持,需求端,政策纠偏保在建项目、基建补短板,预计短期内钢价仍有望维持震荡偏强运行。
3
猪价、菜价上升,食品价格环比回升
上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批发价格200指数收于99.49,环比上升0.77%;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收于99.20,环比上涨0.93%(图表3)。细项数据看,上周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60%,蔬菜价格环比上涨0.53%(图表4)。近日,辽宁省发现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当地紧急封锁疫区,并暂停沈阳市全市生猪调出,目前疫情对生猪供给的实质影响整体有限,需密切关注后续疫情变化情况。立秋随着高温天气有一定程度缓解,猪肉消费需求将有边际好转。从季节性规律来看,蔬菜价格在8月份以高位震荡为主,预计7月份蔬菜价格的升势将有所缓解。
4
隔夜市场利率上行,央行发布二季度货执报告
上周隔夜市场利率上行。上周五,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收于1.8629%,环比上行0.18bp,R007收于2.2713%,环比下行6.21bp(图表5)。截至上周五,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0.05bp、13.82bp和9.58bp,期限利差扩大(图表6)。上周无逆回购到期,央行也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上周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表态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国常会、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提法一致;央行以专栏形式介绍如何判断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否充裕,“量”要看超储率,“价”主要是看货币市场利率;二季度货币报告多次提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几家抬”的思路,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点痛点;6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5.97%,较3月微升1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上行7bp和18bp,票据融资利率下降47bp;中央银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表明后续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双向波动是政策乐见的情形,但“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央行近期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就是对市场顺周期波动的调节。
5
美元指数小幅上行,外储连续两月回升
上周五美元指数收于96.3290,环比上行1.17%(图表7)。上周美国公布7月物价指数,7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潜在趋势走强。7月美国CPI环比0.2%,前值0.1%,同比2.9%,与前值相同;核心CPI环比0.2%,与前值一致,同比2.4%,高于前值2.3%。此外,美国7月PPI环比0%,前值0.3%,为7个月来首次环比零增长。通胀压力稳步上升。8月4日当周首次申请救济人数21.3万人,相比上周减少6千人,就业市场和经济表现良好,推动美元指数走高。
上周,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6.8574,环比下行46bp;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6.8426,环比下行429bp(图表8)。美元指数小幅上行,离、在岸人民币小幅升值。上周我国公布外汇储备数据,7月外汇储备31179.5亿元,较6月末上升58.2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回升,6月份增加15.06亿美元。二季度货币报告央行指出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但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对市场顺周期波动进行调节。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