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5000元低不低?
融360 2018-8-30

本文系专栏作者“小生爱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李总理送出了最受工薪族关注的大礼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消息一出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8月2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个税法修正案草案。

在二审稿中,维持了一审稿一年6万元的个税起征点,税率与一审稿保持一致,最值得高兴的是,二审稿对工资以外的劳务性收入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同时还将赡养老人支出也列入专项附加扣除。

作为一名纳税人,我们该如何理解二审稿背后的“变与不变”呢?童童带你来解读。

个税起征点5000元低不低?

在一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其中“起征点多少合适”意见最为集中,很多人表达了5000元每月的起征点过低,有人提出应该在7000至1万元。

在这次的二审稿中,个税起征点没有调整,依旧维持在5000元,这个标准到底低不低呢?

我们要明白,个税起征点的设置以不低于“城镇职工每月人均负担的消费支出”为标准。我看了下,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元,月均3033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是24445元,月均消费支出2037元。这样看来,5000元的费用扣除已较为充分地覆盖了相关生活费用。

当然对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来说,这种被平均的消费水平似乎有所不公,不过个税是全国统一标准的,不可能分地区有不同标准。所以呢,收入高消费也高的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000元标准太低,只能先忍忍了。

综合征税打折优惠,减税效果更明显

这次个税改革,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也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个税税制从分类税制变成综合征税。

这也就意味着一些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兼职工作的人员(流行语叫斜杠青年),额外所得的报酬也将统计在6万的起征点里统一征税。

该方案出来后,很多有兼职收入的人员都担心:减税变成了增税,因为同一征税后,纳税人所对应的缴税税率或提高,这样赋税有可能比原来还重。

为此,二审稿对工资以外的劳务性收入做出规定:对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作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照所取得收入的70%计算。

这样的调整,不管是对高收入的混合置业者,还是赚点生活费的兼职人员来说,都能少交一些税,尤其是以稿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小伙伴拿到的实惠最多。

特别是其中的稿酬所得,相当于两次‘优惠’,先减除20%费用再按照70%计算,(童童我乐了,要知道我就是以稿费为生的啊!)

举个栗子:某位作家一年20万元稿酬,其应该纳入到综合征税中的稿酬所得为,20万元×80%(减除20%的费用)×70%=11.2万元,少了快一半,是不是很划算。

再举个兼职的栗子:假设斜杠青年A每年的工资、薪金所得为10万元,稿酬所得为20万元,劳务报酬所得10万元。那么,A的综合所得计算方式为,10万元工资所得+20万元稿酬所得×80%(减除20%的费用)×70%+10万元劳务报酬所得×80%(减除20%的费用)=29.2万元。

A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示为:应纳税所得额=29.2万元综合所得-6万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法律规定的其他扣除。这一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照3%至45%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总而言之,按照这样的方式,扣税金额上会比现有的个税制扣的少,相对来说,到手的钱也就多了,每晚可以加个鸡腿庆祝一下。

专项附加扣除增加赡养老人支出

这次的二审稿,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专项附加扣除增加了赡养老人支出一项。

我们知道,在现行个税税制下,工薪所得的扣除因素单一,主要就是五险一金,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但是同样的收入,在不同的生活境况下,开支完全不一样。纳税人如果要赡养老人、供养儿女以及治疗重大疾病的家庭负担显然重得不止一点点。

这次二审稿,在一审稿基础上,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范围,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养老负担特别重,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上有四老,下有二小,日常开支非常大。赡养老人支出作为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的话,对独生子女以及父母没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微薄的纳税人来说,肩上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如此看来,二审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大大利好与纳税人的,新政执行后,大伙都可以分享到新政的红利,越高收入者享受的红利越多。

最后大伙都非常关心,新个税政策什么时候可以实施,据了解:个税法修正案经全国人常委会会议通过后,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工薪所得起征点上调,现行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也就是说小伙伴最早10月1日就可以领到减税红包啦。


了解更多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