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困局:赚钱越来越难,物价不断攀升,压力越来越大
中金在线 2018-9-14
A森以文会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请不吝转发朋友圈,让更多朋友阅读,一同探讨。陈老(guan)湿(xi)一直是我们男性的偶像,人长的帅,歌唱的比大碗面好,摄影技术也是一流。而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A森以文会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

请不吝转发朋友圈,让更多朋友阅读,一同探讨。

陈老(guan)湿(xi)一直是我们男性的偶像,人长的帅,歌唱的比大碗面好,摄影技术也是一流。

而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的很多东西都是hip-hop教我的。

坦率说,A森(ID:AndsonVision)也有很多灵感是源于说唱,而姆爷则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之一。

国内另一个说唱歌手,Gai,说真心话,我不喜欢。相比姆爷low爆了,只能说是时势造英雄。但是,他前不久的一次访谈中的话,真的是非常实诚 ——

以前我不相信,现在我真的相信了,生活是存在阶级的。

或许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但是,眼看着自己赚钱越来越难,物价不断飙升,连个兰州拉面都飞身上天了。说实话,这种压力,是真真切切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其实都明白,按照目前的方式继续下去,这辈子就“结束了”。

可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潇洒的重起炉灶,干自己的东西呢?

世界很现实,生活更加残酷,我们每天被太多的东西束缚,内心的纠结根本是不舒服的。

可很多人,在人前,还要装的自己好像是上流社会的。

但是,哪怕有那么一次,你真的很真诚的问自己,你真的摆脱了目前阶级的限制了吗?你真的活的很开心吗?

或许,一份虚无油上心头 ~

——

我承认,我特别喜欢观察周围人,特别喜欢思考眼下的经济情况,特别感兴趣于这花花世界。

所以,当很多老铁询问我该如何看待目前的经济情况的时候,我其实是欲言又止。

你知道的太多,却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可以全部和盘托出,这份孤独感,貌似也没有几人可以懂。

就拿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来看,其实管理层已经出现了重大的策略变化。可我还真没有感到有几个人述说过 ——

如果说90年代是“去杠杆 + 重塑经济秩序 + 维稳”,那么入世后的中国一直只有一个政策目标 “稳定环境下的高速增长”。然而,眼下这个目标明显已经被扬弃了,而是过渡为“防止系统性风险”。

这个描述,我们天天可以听到,但是你真要问中产者,这什么意思?或许大家只能简单说,抑制房地产泡沫、打击P2P等。

在这里,A森(ID:AndsonVision)也只能感慨 “图样图森破”。

当国家的经济政策顶层设计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可大家竟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

所谓“防止系统性风险”,如果仔细挖掘其背后的含义,那就是意味着管理层觉得目前中国经济不仅存在经济增速下滑的长期性风险,而且还存在着债务危机,甚至这种风险是可以全面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

所以,那些大佬才会提出,一会儿“黑天鹅”,一会儿“灰犀牛”。

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恰恰是管理层对中国经济的短周期和长趋势的精准把握。

都知道老龄化趋势在2010年已经出现全面加速,而我们依旧以初级加工出口为主,这本身就是悲情的画面。

可问题来了,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呢?

前不久,管理层说要防止各种“黑天鹅”事件。但是,到底该如何定义“系统性风险”?

按照宏观杠杆率的定义,即 宏观杠杆率 = 债务总余额 / GDP,这个系统性风险的把握是非常艰难的。

GDP作为分母如果慢了,哪怕债务总余额没有增加,杠杆率依旧会飙升。也因此,A森(ID:AndsonVision)在5月份就成功预测下半年是稳增长第一。

GDP如果正常,债务余额飙升太猛,肯定也不行。

但是,你要发展GDP,不举债是不可能的。谁有那么多自有资金去创业、上项目?而且完全依赖自有资金为主的模式,基本上经济不可能发展、企业经营会很困难。这点大家看看英国就知道了。

于是,大家把债务余额作细分,里面有些可以加杠杆,有些必须降杠杆,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性降杠杆”。

这点A森(ID:AndsonVision)也在上半年成功预测过:

结构性降杠杆 = 结构性加杠杆。

然而,事情的复杂就在于,谁说得清到底哪些杠杆应该加?哪些应该减?

——

可能还是有不少人觉得不信,这个不可能吧。那我们聊聊眼下争吵最激烈的一个话题 “消费降级”。

坦率说,这个事情非常搞笑。

因为很多财经人士大呼消费降级,然后说是被房价、降杠杆折腾的。 但是,官媒则反复反驳这个观点,不断指出是消费升级,只不过大家理念升级了。

其实,这有什么好争的?

6年前,我们就出现过消费型内需不足的挑战了。当时的解决方式是,金融创新。

你没有钱,可以去网贷那里借啊。然后,你想打波尿酸、还是帮女朋友买包包,随便你。那个时候,就是这么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样,民企也是,融不到钱,就找金融机构去想办法,因此,很多亏损的民企,还有机会继续挣扎在生意的第一线。

现在的问题是,你要办个信用卡都是各个银行的总行去审核,支行行长如果特批都要担责,更遑论消费者的其它融资渠道呢?

毕竟,在外需也快不行的情况下,内需本来就随着老龄化社会越来越艰难,企业的盈利不可能好。这点大家看看A股的财报即可。

而企业盈利面有巨大压力,中产者,无论是私人老板,还是打工的,你的收入端一定承压。那么,请问拿什么消费?

至于,很多数据并不支持消费降级,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争的。

在一轮超级房地产牛市行情下,等于全民财富再分配。这就意味着贫富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

有钱人其实消费能力是有限的,难道他还一天吃10顿饭?睡8张床?

而返贫的中产,就算有欲望可没有购买力啊,所以,内需就这么减少了。

如果我们只看总体数据、不看结构,真的不能说什么消费降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其实降不降级都不是根本,说白了 ——

其实,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产陨落而已。

如果我们只分析这里,当然不能透露出我们A视野的水平。因此,在这里,A森(ID:AndsonVision)还要再挖一下。

当一个经济体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其内在的消费型内需必然是越来越差,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财税收入端,进而导致整个经济体债务率飙升、企业盈利非常困难。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刚刚说的,富人没有什么消费欲望,穷人则是欲望满满却没有消费能力。

所以,每一轮资产狂欢下造就的贫富差距拉大,本身就是消灭财富的。因为,如果没有人购买,任何商品和服务都是过剩的。从经济学第一原理“萨伊定律”来说,那就是财富越来越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顶级富豪并不支持贫富差距拉大。

这不是人家心善,而是人家都明白,没有人买单了,房子、票子、车子、金子等等,都是垃圾。

因为,财富是动词,财富是在自由意愿下相互交换才能产生。现在没有人可以跟你交换了,富人其实也是在逐步变穷。

有关这个的佐证,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历史文章《大明王朝的出口导向》。

——

明白了这个,也就知道,其实中产才是一个经济体的造富关键。你毕竟要有人买单啊。否则,一定会是穷人借钱消费,有钱人借钱买资产,最终全社会负债率急速飙升。

那如果换个角度,按照达里奥的说法,每15年,人类社会就会有一轮大型债务危机。我们也可以说,每15年,其实贫富差距拉大和缩小就是一个轮回。

而眼下,中国的中产恰恰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贫富差距困境中。

他们发现,赚钱越来越难,物价不断攀升,实际的生活成本和压力更是指数级的往上窜。

这也间接的佐证了,目前中国整体的经济情况是在什么位置。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真的到了要尽快化解自己债务风险的地步了。

那达里奥在其理论中,有关债务去杠杆提过几个建议:

1、紧缩;

2、印钱刺激经济;

3、债务违约/重组;

4、财富再分配

有关紧缩,我想不用展开太多,大家目前正在当下承受着。

只不过,紧缩本身,也是对中产的打劫。因为,富人有的是办法搞信贷,真正承受紧缩的还是中产。

其次是印钱,这个短期不太可能。毕竟,刚刚high过3年多了。

再次是债务违约/重组,这个目前还是针对国企的。只不过,国企变大后,其实会进一步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导致很多私营企业举步维艰。

最后则是财富再分配,相信这点大家都很有感触了。

不论上述哪一点,其实说白了,都是以牺牲中产的方式,来实现债务去杠杆。

而且,这些举措,恰恰在过去6年内轮番上阵。所以,再不要往死里骂房地产了,否则中产连最后保护自己的工具都没了。

结合上面我们提到的中国经济发展顶层策略的重大变化,其实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清楚的明白后面的广大中产的必由之路 ——

返贫

是的,生活是有阶级的,这种大实话,也只有在不同阶级混过的人才最清楚了。

而持续性的“防止系统性风险”,也意味着中国中产正在沦为“伪中产”。你要么就上去了,要么就在各种束缚中不舒服,这就是尽头。

话聊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余生到底应该干什么了。

有些事情,其实都是逼出来,没有轰轰烈烈的拼搏,哪儿有那么多辉煌。

至于广大不愿意去努力的中产,其最终也就是一个结局:

温水煮青蛙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束缚,让我们很不舒服。时光渐渐离我们远去,然后我们也跟着老去。空空如也的双手,仿佛回到了童年。可回不去的是岁月,你只能不断向前翻越。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