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托变迁看网贷未来:治理带来光明
孙猛话金融 2018-9-29
资本和金融相关的现代舶来品进入中国后,几乎都没有因为我们是后发者、具有前车之鉴而更加一帆风顺,基本上都要经历重新探索、疯狂变异、合规监管、惨烈洗牌、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曲折血泪过程。
资本和金融相关的现代舶来品进入中国后,几乎都没有因为我们是后发者、具有前车之鉴而更加一帆风顺,基本上都要经历重新探索、疯狂变异、合规监管、惨烈洗牌、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曲折血泪过程。

跟资本和金融相关的现代舶来品进入中国后,几乎都没有因为我们是后发者、具有前车之鉴而更加一帆风顺,基本上都要经历重新探索、疯狂变异、合规监管、惨烈洗牌、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曲折血泪过程,而后发优势往往仅仅是缩短了曲折过程和规范化的周期。股票交易所是这样,信托是这样,网贷行业注定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信托业发展史的简要回顾,藉此对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启发。

01 信托业发展简史

信托是一种古老的制度。从制度起源看,一般认为始于13世纪英国的“尤斯(USE)”制度,现代所说的“Trust”则始于16世纪英国为保护宗教利益免受君主限制而设的“双重尤斯”结构,而信托作为一个行业则始于19世纪中叶。信托制度从英国发展起来,后传到美国及所有英美殖民地,在20世纪始向大陆法系国家扩张,信托逐渐成为国际化的成熟制度和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信托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个人信托、民事信托、法人信托和商业信托的多次蜕变,形成了以混业经营、分别管理、个人信托与法人信托并驾齐驱、民营为主的特点,市场格局上则主要被大型商业银行信托部所垄断。

我国的信托若要追根溯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牲畜交易“驵侩”和“遗嘱托孤”,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并不缺少信托的影子(但是从制度化信托角度讲,一般把信托业作为现代金融的一种舶来品)。近代史上,民国初期曾设立了10多家信托公司,全面抗战时期新设立了30多家,抗战胜利后则经历了清理和部分改组为商业银行的过程,解放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同样经历了清理阶段。直到1979 年10月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宣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信托业的正式恢复。由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清理整顿、大洗牌和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过程,对于当今网贷行业发展更具启发意义,因此,笔者把这一段历史作为单独一节进行重点回顾。

0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信托业

恢复后的中国信托业并没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反而历经坎坷。在1979-2007年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信托业便经历了7次大整顿(如下表1)。期间历史最高峰时,全国各类信托机构多达1000多家,而到2001年整顿工作基本结束后,信托行业仅仅保留了约60家信托公司。随着《信托法》的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清理整顿的结束,中国信托业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