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理财大环境,你懂的,太让人糟心了。
很多人对靠理财赚钱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降薪潮失业潮神马的,阿弥陀佛,千万别轮到我的头上……
于是满大街都流行“消费降级”四个字。
小贝作为力哥团队的“极致性价比实力担当”,这个艰难时刻,当然要站出来,好好聊聊聪明消费的技巧啦~
可惜的是,作为神级租房达人,之前小贝那篇讲如何便宜租好房的攻略,因为名字叫《房租暴涨,我们该如何自救》,讲到了敏感的“房租上涨”问题,已经被404了(好在百度文章标题,其他地方还能看到原文)。
过去是讲ZZ问题要404,现在是讲纯粹的经济问题,汇率、社保、税收、债务、失业、物价、房价……统统敏感,一不小心就404了。
总之一句话:经济变差了,但是不许说。
不说就不说,咱说说怎么省钱总是安全的。
话说世界之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过去能用的优惠,可能过一阵子改了规则,就失效了。
这些就是“术”,是武功的具体招式,并不是最关键的制胜心法。
今天小贝要来说说“道”,聪明消费真正颠覆不破的内功心法。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抓住最核心的本质,轻松就能举一反三。
消费其实就是为了满足我们个人所需,最基础的无非是衣食住行,再高一层的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学习、娱乐等等。中间也会有交叉,比如和朋友聚餐,既有“饿了要吃”满足生理需求,同时也有和朋友相聚满足精神需求的部分。
所以,归根结底,掌握了自己的需求,匹配最恰当的消费,合起来就是聪明消费啦。
有人会觉得,掌握需求,这还不容易吗?
我想要ABCDEFG……但问题是现在钱不够,满足不了啊。
小贝你有啥办法(能让马儿跑还能不吃草)?
这……只能教你两个字——
“修仙”
物欲不高,其实消费降级对你的影响微乎其微。
掌握需求,其实就是能控制自己的物欲,区别你需要的,必须的,和超出了你承受能力反过来会消耗你的东西。
这些年流行的“断舍离”,“极简主义”,知足常乐,说的都是这么一个理。
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从来不多,保持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内,钱赚的多一点,少一点,对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感到怅然若失的,从前也并不真正归你所有。
比如你挤破脑袋买来的爱马仕,地铁上怕刮到,背在身上怕磨到,到底是包用你,还是你用包呢?你用得起的东西,属于你的东西,哪会这样呢?
不要让物欲先行,远远地走在赚钱能力的前面,如果这样,即使小贝教你花式优惠大法,也不过是饮鸩止渴。
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市场,商家的套路太多,多去思考辨别什么对自己是真正必须的东西,才不会被牵着走。
一分钱一分货是真理,但十分钱能换来十分货就未必了,可能三分是货,七分是满足你的虚荣心、优越感……营销学存在了近200年,就是为此而生的,想方设法地创造需求,传播需求,向你兜售需求,你会为此买单并不奇怪。
最典型的,就是关于钻石的弥天大谎。
多一点“五分钱三分货”、“六分钱四分货”的消费,少一点“十分钱三分货”的消费,你就已经聪明过绝大部分的人了。
在这个基础上,若再加上一些生活的小技巧,活用信用卡、各种支付app,能花更少的钱办到,就是锦上添花啦。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有点云里雾里,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能够自足自洽的消费观,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小贝以自己为例子,祭出我的消费观三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1
以健康为最根本的核心
很多人喜欢在这件事上挑便宜的,反而是吃亏了。
有些贵的东西是好的。
比如一袋普通的盐,3块钱一包,一袋低钠盐,要8块钱。我们知道,现代人普遍油盐过重,比较重口味,低钠对身体健康更有益。买3块钱的,好像更会生活,但其实健康更贵,尤其是每天接触的,润物细无声的东西,往往对健康有更重要的影响。
当然小贝会用上优惠促销,花3块8买下一袋低钠盐。
再比如小贝给全家都换上了电动牙刷,研究完品牌型号,先选择了要买什么,然后再利用海淘花更少的钱办妥,而不是一味只看谁便宜。
一口好牙到底有多重要,只有牙坏过了才真的懂,可惜为时已晚。
一线城市几颗牙治下来,花上十万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到老了,牙口不好,直接影响的是消化功能,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极大的加重了胃和各种消化腺的负担,年老时本来器官就在衰退,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实在太折磨自己了。
所以,贴身的,入口的,日常使用的,特别值得投入。分摊到每次,真的一点都不贵,而且回报还非常高。
而有些贵的东西,未必好。
比如冬天买西瓜,它的贵是因为靠人工逆反了自然规律,产生了额外成本,并不是因为西瓜本身有多好。而蔬菜水果在它应成熟的季节大量上市时,供过于求,又便宜又健康。
顺应时令买蔬果,才是聪明的选择。
还有许多健康的习惯,都可以好好培养,能为你省上太多钱。
小贝就习惯3公里内的路程都用走路,既能见缝插针锻炼身体,还省了交通费,一举两得。
你还有啥妙招,留言墙现已开放,请开始你的表演~
2
用长持的心态对待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从名字就知道,买一次管好多年的。
那么这笔投入更要慎重,套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这样东西你不想持有十年,那么连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能持有十年的东西要不要品质过硬?要不要赏心悦目?要不要充分考虑使用状况?要不要衡量哪些因素更重要?
小贝毕业那年去超市买电饭煲,当时“一人食”概念流行起来,超市也打出了毕业季的活动,主推外观漂亮的迷你款,可以煮1到2个人的饭,上面还可以煮个小汤,价格还非常便宜,特别容易让走出校园的“刚需”们动心。
但小贝一琢磨自己的食量,如果你想多煮一点带个饭,或者来个朋友,就没法用了。
此外,小贝还抛弃了当年主流的机械式电饭煲,选了更高级的,微电脑控制的,可以煮汤、蒸菜、热饭、煮粥,能定时能预约的智能电饭煲。
早上出门前预约好,下班回来直接吃,非常实用。价格虽然贵了一倍,但一直用到了现在,目测持有十年完全没问题。
选对就是最大的省钱,有优惠促销加持一下更好,就算是原价购买,比起一年半载因为各种原因又得换新的,买完真的耐用,能省下的才是大钱。
这里还要特别告诉女孩子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衣服其实也是属于耐用消费品的。不过为了让大家买买买,给商家多多创造利润,这些年硬生生地被包装成了时尚快速消费品。
果然,看到各种花花绿绿的衣服,就会YY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妹纸们,都中招了!!!
你看每次一换季,许多姑娘就嚷嚷着“没有衣服穿”,小贝真心看不懂,难道去年这会儿是在裸奔嘛?大大方方承认就是想买新的,没毛病的。
小贝觉得女孩子们想买就买没问题,不需要太苛刻,但是带着耐用消费品的原则去买衣服,不盲目追寻潮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不求多但求品质与精致,贵一点都没有关系,比起成堆的廉价淘宝爆款,真的超级省钱哦。
3
花钱富养自己的内心
有一些消费,在别人眼里是无用和浪费的。但小贝认为,有些钱就是用来“浪费”的。
比如为一些小兴趣和爱好花的钱,增添一些生活乐趣花的钱,或者花钱学习一些不能马上变现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只要它是你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给你精神上的给养,有什么不可以呢?生活是自己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要警惕的是那些真正的浪费。
比如你为焦虑买下的各种学习课程,为炫耀踏上的异国旅途,为攀比付出的昂贵花销……
而内心富足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也有让日子发光的资本。
民国时期,老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从小在锦衣玉食、钢琴油画中长大,当生活变故给予沉重打击时,也依然能坚持内心的生活态度。即使被扣上“资本家”的帽子,罚做各种粗活累活,也没有就此妥协。每天把自己收拾干净,穿着旗袍去刷马桶,挖河泥……
这种生活态度,让人心生敬意。
去得了米其林,也吃得了路边摊。
有钱,行万里路见众生;没钱,读万卷书亦自在。
抱着这样的心态,再苦的日子也不会太苦,再少得钱也能花得有滋味。
小贝经常听见力哥说,理财就是理生活。
理财越久,你就会发现,会不会生活,其实和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有句英文谚语很妙,叫做 You are what you eat,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最终成为我们。对饮食的选择、搭配和长期习惯,决定我们是面如菜色还是容光焕发。
同理,我们如何花钱,也终将构成我们的生活,进而塑造我们的人生。
You are what you spend.
真正懂理财的人,自然懂生活;
真正会生活的人,也能理好财。
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
春天去了,明年还会再回来。
无论是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还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周期,只要抱着一颗懂理财、会生活的心,又有什么可过分担忧的呢?
哪里还会有什么苦日子呢?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