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相差几千块,重疾定期和终身到底怎么选?
融360 2018-11-6
经常会听到关于重疾险到底是买定期还是买终身的声音,大家不外乎是纠结:买终身,保费太贵;买定期,若这期间没有得啥大病咋办?

经常会听到关于重疾险到底是买定期还是买终身的声音,大家不外乎是纠结:

买终身,保费太贵;

买定期,若这期间没有得啥大病咋办?

若买定期,如果保障到期,却又突患重疾,到时脱保又该怎么办?

在投保中,这样的疑虑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过!

对于同一款重疾险,定期和保障至终身,它们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保障期限和所交保费的不同,大家普遍纠结的也是这两点。

举个例子:保险产品达尔文1号重疾险

30岁男性,保额50万,20年缴费,保障至70岁,每年保费为4920元;

同样的条件,保障至终身,每年保费则为7775元。

可以看到,在保费这一块,保障至70岁明显要比保障至终身便宜不少,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保障至70岁比保障至终身节约了40%左右的保费,一般来说对于同一款产品保费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可认为人在70岁以后患重疾的概率更大,而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6.34岁,其中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

所以,从这点来看的话,如果我们保险只保障到70岁,甚至更短的话确实有些不足。

但如果说前期你保费预算不是很充足,定期重疾肯定是可以优先考虑的,毕竟它比终身重疾便宜不少,况且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等以后预算充足了,再补充就是了。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终身重疾不划算,每年多交40%左右,加上通货膨胀,几十年后,不知道这些钱还能够做什么!

所以也有人愿意买定期重疾,然后把剩下来的钱拿去理财或做点其他啥投资,等保险到期后,仍然有一笔钱,可以保障自己。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词“买定投余”。

这个概念引用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保险业叫做“Buy-Term-Invest-the-Difference”的风潮。

一开始是用在寿险上,提倡买定期寿险(比如:保障30岁到70岁),因为价格比终身寿险便宜,省下来的钱,拿去“钱生钱”,直到保障期结束,也会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后来这观点也延伸到了重疾险上。

既能通过买定期保险获得一定的保额,又能通过自己投资理财,使自己在保障到期后,仍有一笔资金可以保障自己,而且还不用出险等保险公司赔付,怎么看都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但是真的这种好事吗?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都是残酷的!

前面所设想的都是建立在你每年“投余”的收益率在某个数值上的,我算了一下达尔文1号重疾险,差不多要保证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保证几十年的年化收益率都维持在8%左右,是极其困难的,就算能做到,其中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买保险本来就是为转移风险图个安心的,你反而把自己累的个半死不活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打算选这条路的朋友,我劝你谨慎。

当然,如果你算出来收益率在5%以下,那选择定期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也说明“买定投余”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定期险和终身险的思路,并不能说明定期就真的比终身好,前提是你得有那个本事。

而且对于买定期,省下来的保费,你真的能做到心若止水不碰它吗?我觉得有点难,现在好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提前消费更是“毒害”一大波人年轻人,还有什么偶像带货,博主种草,双十一“血拼”狂欢等等,你能抵挡住几个?

所以如果自控力差又不会理财,建议还是选择终身险吧,不过建议始终是建议,具体还是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来吧~

但是那些还在裸奔的盆友,我劝你还是早点上个保险,保险一点。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