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2万元签3万元借条 “友信普惠”玩啥猫腻
新民晚报 2019-2-18
实际借款20000元,借款合同中却标明为31300元,这让市民许先生着实看不懂。

实际借款20000元,借款合同中却标明为31300元,这让市民许先生着实看不懂,更令他追悔莫及的是,他糊里糊涂地签下了这份合同并开始还款。去年10月,许先生通过“友信普惠”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采取分期还款方式,每月还款1000余元,总计36期。今年2月,当他申请提前一次性还款时,平台方告知他还需还款20800元。“怎么剩余钱款竟超过了本金?!”直至此时,许先生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图说:实际借款20000元,借款合同中却标明为31300元

预缴服务费1万多元

许先生说,自去年10月签订合同后,他已正常还款了三期,每月还款1012.9元。记者在该借款合同上看到,关于还款明细,合同中说明这1012.9元为本息款项,每月服务费为0,利息多少没有单独标注。令人不解的是,在合同后几页,又规定了许先生应付服务费,写有在获得借款后一次性预缴服务费11300元。也就是说,这一笔服务费许先生完全不知晓,平台方“偷偷”算进了借款总额中,所以合同第一页中,借款金额总计为31300元。“签合同的时候根本没人告诉我。”许先生懊恼道,他得到的是一份电子档合同,拿到借款2万元后,没有仔细查看其中条款,导致吃了大亏,借2万却签下3万借条。

图说:许先生在合同上签了字

迟迟不回复态度敷衍

还款三期后为何还剩下20800元,以及每月1012.9元是如何计算而来的,这两点让许先生十分不解。他拨打平台客服热线反映,对方解释为“违约金”,这让他难以理解。

2月13日上午,记者致电“友信普惠”客服热线。在记者表述完许先生的情况后,接电工作人员称“必须借款客户本人用借款登记手机来电才可以处理”,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客户信息。

接着,记者又联系到许先生借款的“友信普惠”肇嘉浜路营业部。电话中,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已经记录下了许先生的诉求,将直接联系客户本人协商,但不会回复记者。之后,对方便匆忙挂断了电话。

“等了一天,还是没有人来联系我。”许先生呼吁,此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乱象不断,面对客户口头上是一套话术,落在纸上的却是不一致的内容,让借款者处于弱势,事后维权无门。相关监管部门在哪里?市民盼有关部门能“出重拳”约束互金平台的“阴阳合同”等混乱行为,整顿市场,从根源上保护借款人。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