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60年、年利率12.56%的理财产品,这样的理财您会用吗
银行信息港 2019-3-27
这样的产品既不靠谱,也不合理 我们大众在较高的收益面前往往缺乏一种质疑的精神,太容易被蛊惑。从前年开始集中爆雷,令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的 P2P 平台就是最为鲜活的例子。
  这样的产品既不靠谱,也不合理。


  我们大众在较高的收益面前往往缺乏一种质疑的精神,太容易被蛊惑。从前年开始集中爆雷,令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的 P2P 平台就是最为鲜活的例子。

  这样的理财产品每一条都不合理,也不具备说服力。

  (1)锁定 60 年,试问:我们还能再活 60 年吗?

  即便我们现在才只有 20 岁,60年之后有幸存活于世也已经达到了 80 岁的高龄,对于这样一笔投资是否还能记得都存疑。

  能横跨 60 个春秋,经受住岁月洗礼的公司、机构,从建国至今都为数不多。不少民营小企业经营三五年就难以为继,遭遇破产的危机。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也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业绩每况愈下,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遭遇退市,面临发展的瓶颈。

  60年之后可能经手这笔业务的人员都已经不存在于世,相关的档案、资料也极有可能在岁月的洗礼、世事的变化中遗失,到时候就真的是“死无对证”了,我们又能从哪里取回这笔积蓄?

  (2)年化收益率12.56%,法律保护?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主旨演讲中再次告诫老百姓投资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其中提到: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传统银行安全稳健的存款利率撑死了也只有 5% ,年化收益率 12.56%这样的水平真的是太过于夸张了。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穷尽一辈子研究股票、分析走势年化收益率也不过才 20%,保本的理财产品轻轻松松就能实现 12.56%的收益怎么可能呢?

  “非法集资”陷阱哪一个不是打着法律保护的旗号在大肆招摇撞骗?很多机构就是抓住了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的软肋,编造这样蛊惑人心的言论来捞取钱财。很多防范意识不强的居民还信以为真,结果亏得非常惨淡。

  (3)我们看上的是高额的利息,人家看上的是我们白花花的本金!

  12.56%的利息,比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2.75%的基准年利率整整高出了 4.5 倍,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心动。很多不明所以的朋友产生购买的欲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非法集资的个人或者机构,看上的可是我们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呢!60 年的时间,他们完全可以把这笔钱花的干干净净,甚至转移资产移民。到时候即便真能再活 60 年,也找不到人取回这笔资金。

  卷钱跑路的先例也已经不少见了,为了自己的本金着想,还是多多谨慎为上。

  浮云微语

  高收益的背后必定会存在较高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存在掉陷阱的好事!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