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国企,一般买断工龄会出现在以下情形:第一是国企转制,即是由原来的事业编制改为企业职工,很多国企会采用一次性买断员工的工龄,再重新聘用为合同工;第二种则是企业经营困难,需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这时候国企会一次性买断员工的工龄,然后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两种情况在我国90年代的国企中普遍存在,但是在1998年国务院明确表示,这种一次性买断职工工龄的行为时不合法的,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企业买断工龄后,等于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笔钱,之后员工就得自行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更是没有的,这对于员工以后的再就业、退休养老都是没有保障的,很容易就成为了社会难以解决的负担。那么,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怎样做才是合法合规的呢?下面给大家讲讲一些基本的做法。

1、企业遇到经营困难,需要实行裁员或者破产清算,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裁员。但是必须与员工充分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其次要按照劳动法规要求,把员工的社会保险金足额缴交,这样员工下岗失业后,可以领取相应的失业保险金待遇,保障基本的生活,这个失业保险金是最长能领取两年的。而且在员工年满退休后,还能领取相应的退休金。
2、企业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与员工一定金额的补偿金。补偿金一般与员工的工作年限直接挂钩,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如果企业违法操作被发现,员工有权要求企业双倍赔偿的。而且现在劳动法已经解除了12个月的上限,企业补偿金需要按照员工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没有上限约束。
可以说,现在劳动法已经很好的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对于国企过去那种一次性买断职工工龄的行为,也明确规定为不合法行为。
想了解更多有关
贷款、
信用卡、
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