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7月8日,一媒体在其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中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明确解释。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聂明隽说。那么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怎样的挑战?未来应如何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并维持养老金账户的财务收支平衡?
四大挑战
第一,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统账结合模式的实质仍然是现收现付制
近年来,养老金支出超过了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个人账户基金被用来弥补不足,造成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均衡面临一定挑战。
第二, 养老金账户中企业压力过重,人口抚养比降低
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纳职工基本工资的20%(2019年5月1日可降至16%),名义征收利率在国际比较范围内都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参保意愿,尤其是中小企业。
第三, 我国养老金的征收面没有实现社会全覆盖
例如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员工,以及流动就业人口,如农民工等群体,还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四, 我国养老金面临区域不平衡、部分地区收不抵支问题凸显
对于人口流出的省份,养老金账户入不敷出问题较为严重,例如部分东北省市。对于人口流入的省份,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尚有结余,集中在东部少数省市。
如何应对?
1. 延迟退休年龄
对我国而言,降低养老金福利的方式并不现实,尤其是我国的老龄化发生在“未富先老”阶段,但在延长退休年龄方面尚有文章。关键在于要提供有利于百姓接受的、精心设计的弹性退休制度。
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4月10号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2. 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今后将继续做大做强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
3. 实施全面参保计划,保持养老金待遇合理化的增长
应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充实养老保险基金。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增速放缓,保持养老金待遇合理化增长对维持社保基金的均衡也很重要。
综编自毫州发布、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杭州人力社保和每日怡见。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