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有房的“穷人”

慢钱财商 2019-8-16
五环一套240平米别墅,三观一套100平米高层,都租出去了,租金收入2.4万,房贷月供1.5万。家庭月收入9000,养两个孩子,自己租房在国贸房租7500,没事去国贸城遛弯着白领们喝咖啡。

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微信公众号(ID:mqcs999)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很火,叫做:有房的“穷人”

点赞最高的是这个独白:

五环一套240平米别墅,三观一套100平米高层,都租出去了,租金收入2.4万,房贷月供1.5万。
家庭月收入9000,养两个孩子,自己租房在国贸房租7500,没事去国贸城遛弯着白领们喝咖啡,摸摸自己口袋还剩1000块,还有10天坚持到下个月……快活不下去了。

虽然这只是网友自我调侃的段子,但却代表着中国一层有房的“穷人”生活现象。

01

为何买房?

为什么很多人拼了命的买房?

暂且分析两个简单的原因:

其一,财富的象征。

因为房子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不能立刻生产出来,而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导致在短时间内房子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在中国城市化进展快速的时期,也是房价飞涨的一个时期,房子作为高价资产,是财富的象征。

其二,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满足感、优越感、恐惧感。

没有房子没有安全感,躯体都无处安放,灵魂永远在流浪,哪来的诗和远方?

没有房子没有满足感,月入三万又怎样,终究无法满足对“家”的渴望?

有了房子才有优越感,有了家也有了底气,甚至还有种高人一等的错觉感?

有了房子才能消除恐惧感,一房两人三餐四季,不畏将来,没负过往?

那么,有了房子真的就有了安全感、满足感、优越感,真的就可以消除恐惧感了吗?

结果可能还真不是这样的。

土豪暂且除外,对于部分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可能真的就变成了有房的“穷人”了。

02

过渡买房后的窘境

很多普通家庭为了买一套房省吃俭用多年,甚至掏空三代人的家底,几十年扛着房贷过活。

等收入稍微提高点了,又着急下手第二套房子,然后房贷剧增,资金被套牢,房产占比家庭总资产过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敢吃不敢喝不敢买,一旦发生病痛,就措手不及。

朋友王小姐最近特别纠结,因为父亲突然病重住院需要10万元手续费,家里资金不够,想低于市场价马上卖掉市值550万的房子,但又觉得可惜,问别人借钱又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在亲朋好友看来她也是有房有车月入过万的人了。
王小姐今年34岁,年收入20万,老公今年35岁,年收入27-32万(有5-10万的浮动),有个2岁的小孩。在深圳有自住房一套市值840万,贷款275万;投资房一套550万,贷款80万。另外,银行理财有83万,股票3万。
然而这次需要钱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家庭的活期存款竟然只有6万块钱,而且外面还负债有5万。
原来,王小姐的家庭虽然每月能收入5万左右(加上房租收入和理财收入),但是整个家庭的开销也不小,每个月房贷就将近2万,再加上日常生活费、物业费、车子保养、孩子早教、保险等每月总支出高达4.07万,每月结余不到1万,每年收支结余不超过10万。

显然,这就是典型的房产和金融性资产占比过重而出现的资金断缺的问题,同时也是有房的“穷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房产占比过重,除了两套房,并没有其他现金流,每月背负巨额房贷,也就意味着收入不能断,一旦家庭顶梁柱倒下,整个家庭就非常危险,毕竟房子不能马上套现。

03

有房的“穷人”到有房的“有钱人”

那怎样可以从有房的“穷人”变成有房的“有钱人”呢?

房产是资产,但资产不是资金,只有资金才能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盘活房产和合理配置金融性资产两点是关键。

如何解决王小姐问题的?

1)借钱治病

解决当下燃眉之急最好的办法只有厚着脸皮去借钱给父亲治病了,但是往后长期的资产布局规划尤为重要。

2)盘活房产

王小姐家庭该阶段支出几乎是刚性的,房贷、孩子、车、保险支出越来越大,但是收入不确定,包括以后二胎的影响、工作不稳定等情况。

房产虽然增值了905万,但实际带来的现金流只有6万;想要变有房的“有钱人”当然要从房子本身想办法。

建议:在理财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可适当房产抵押,譬如抵押贷款200万,想办法投资一款稳定的12%左右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6%,理财收益12%),可以保证每年6%的收益率,也就是每年可增加12万的收入。

3)合理配置金融性资产

建议:100万左右的金融性资产,10万左右做紧急准备金(现金,货币市场基金等),40万左右做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资,目前回报率可以达到8%左右(债券市场基金)。

另外50万可逐步介入一些股票指数型基金,未来平均回报在12%左右,这样每年可产生现金流9万左右,加上房租收入6万左右,每年理财收入可以稳定在15万左右。

4)子女教育计划

a  孩子今年2岁,如果去国外上大学,至少需要准备300万左右的教育金;基金定投法显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每月投资5000即可(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

b  二胎完全可以尽早准备,前提是解决稳定的收入问题(譬如丈夫收入增加,妻子兼职收入,理财收入稳定),未来可继续为第二个孩子投入5000元定投(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

5)养老计划

如果退休后每个月支出1万元(现在生活水平),4%通胀率,60岁退休,预计寿命85岁,除去社保和商业保险外则还需要养老金500万左右,准备时间比较充分,每个月投资3000左右就可以。

6)总资产配置

在盘活房产和调整金融性资产配置后,未来整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可以达到:50万(工资)+12万(房子抵押后投资收益)+15万(金融资产理财收入)=77万。

每年的支出不到大概59万,77万完全可以在覆盖家庭各种开销之后还能结余一大笔资金,而且未来的子女教育、养老、意外灾害、大病治疗都有保险作为保障,而且未来的工资收入和理财收入还有大幅上升的可能性。

资产资金切换自如,从而达到钱生钱的方法,也就是从有房的“穷人”变成有房的“有钱人”。

房产的背后是土地,土地的背后是财政,财政的背后还关联着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在追逐房子之后一定要学会合理的资产配置,资产和资金的转换尤为重要,而这最有效的转换途径就是投资理财。

房子虽是财富的象征,但它终究是不动产,不是拥有多少套房就能应对未来的未知变化。

只有资产资金灵活转换,才能真正减少恐惧,不畏将来。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