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授信额度了,开卡多少额度,以后怎么升,什么频次升,一次升多少等等,不知养活了多少文章标题,过往文章常常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虽然对某方面的认识是精深了不少,但也容易见树不见林,一叶障目,最后陷入额度的迷思里拔不出来。 本文试图来个终极透视,力求高屋建瓴地把握额度这个问题。
通常我们聚焦于提额技巧,从开卡开始,个人资料如何展示,如何进件,如何选择渠道可以最大化地影响开卡额度,之后如何与银行互动,造账单流水,参与分期活动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额。
然而,事实证明,技巧的东西就是个概率论,单个拿出来都有一定道理,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都不是决定性的要素。如果最后就在这些维度里打转转,那就是蹉跎岁月,浪费生命了。你去试,有什么意义呢,成了是个体因素,大数因素,总有例外。不成也能用同样理由解释,搞不出什么规律性的可供操作的依托。就算最终比一般人高点,对于提额更有心得和体会,也很难推广。
这样说,就没必要研究额度了,做个佛系持卡人好了。那就又走了极端,信用卡额度在两个方面给我们指引,可以带来一生的影响。
一、锤炼个人的思维模式。
银行信用卡额度的玩法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一般的文章是不会告诉你所以然的,需要个人去琢磨,想明白了,自己看社会的模式就会有一个新视角。
银行的授信模式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把一些个体案例全都筛出去,避免不对等的系统风险,比如老板这个职业听着光鲜,但在银行信用卡部是最不受待见的。是的,很多大老板名老板都是无限卡在手,甚至对银行都挑三拣四,但成功老板毕竟是少数,90%的老板死在了路上,持卡还真不如打工族稳定,想高额度更没门;
其次,银行的额度授予要考虑大数定律,就是过往的大数据分析,哪一类人授信高一点没事,要么很少用,装装门面用,要么经常用,还分期,是信用卡的高价值客户,前者的代表就是政府事业单位的持卡人了,后者则是年轻旺盛的职场精英;
此外,银行的活动大都聚焦机票、酒店等商旅活动,经常在这类场景消费的人提额肯定快,因为这类人通常都是单位骨干,消费场景又是很受鼓励的纯消费活动,内外兼修,银行最爱这类人和这类刷卡了。这里就提供这么几个引子,对银行额度的每个风吹草动,都适当深入思考,就算知己知彼,胸有成竹了。
二、个人的职业背景和正现金流能力才是额度的真正核心
其他维度都是皮毛。个人的职业背景和收入状况决定了开卡额度,提额也是根据你初始或者更新后的职业状况来的。
提额操作是典型的贷后管理,如果你的各行总授信额度超过了你的年收入,你再想用本文开始提供的各种技巧法子去操作提额,那就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了。
另一个跟额度正相关的就是正现金流能力了,你的流水好,理财多,授信额度也能跟着走,但绝不会超过你理财的额度,当然这个是次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职业背景和年薪,这就是信用卡额度的元规则。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额度就是你的赚钱能力,想办法修炼自己,不断增加收入,额度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否则就是被额度玩弄啦!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