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近日,深圳警方接到报警电话,退休女教师遇到“冒充公检法”诈骗,被骗金额高达800万元。据悉,这位退休女教师早已被诈骗团伙洗脑,曾在5天内3次拒绝警方劝阻,甚至用扫帚将民警扫地出门,最终被骗走800万元。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例越来越多,虽然公安局已上线针对不同种类的“反诈神器”,但仍然很难让被害人清醒。数据统计,警方每成功阻止一起诈骗,至少需要与被害人电话沟通五次,甚至还需要上门阻止。
目前,诈骗起数最多、被骗人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诈骗手段,莫过于“冒充公检法”诈骗了。这是被害人直接或间接遇到自称公安局民警/检察院检察官/法院法官的骗子,以贩毒/走私/洗钱/诈骗/身份被冒用犯罪等等,告诉被害人“摊上事儿了”,将面临“拘留”、“通缉”、“传票”等灾难。被害人若想“保平安”,就得乖乖配合“公检法”调查。
这时,“假公检法”会以“协助调查”、“自证清白”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设置呼叫转移、进行网络贷款、下载恶意软件、到钓鱼网站填写信息、提供验证码、提供个人信息等,逐渐进行转账、扫码付款等。
更可怕的是,“假公检法”还会给深度受骗被害人植入“特派员”幻想,传销方式协助骗子继续诈骗另一个被害人。
那么,如何识别真假公检法,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当受骗呢?
真的“公检法“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你在网上填信息、下载APP、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账、扫码付款。
真的“公检法“有能力对你是否涉案进行充分认定,有能力线下直接找到你本人了解情况,没有必要对你进行各种繁琐的线上或远程”自证清白“和“安全检查“。
挂掉对方电话,然后自己拨打110核实对方身份和自己是否“涉案“。
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后怎么办?
存留好证据,什么都不要删。如钓鱼网站、APP、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微信/QQ聊天记录、骗子的收款账号、收款码、银行卡号及姓名、设置的呼叫转移电话号码等。
第一时间拨打110求助,提供骗子收款银行卡号、姓名,申请紧急止付,由警方冻结涉案账户,尝试阻止被骗资金转移。
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做笔录。
监查手机安全性,卸载来历不明的APP。
如果曾设置过呼叫转移,手机输入”##21#“后拨号,取消呼叫转移
如何让自己免遭诈骗?
有钱花提示大家:尽量使用大厂商的APP和网站,大厂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内部员工都很难看到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和APP内填入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卖给骗子的概率。
以上就是对“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解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观看《“假冒公检法”诈骗防范》视频完整版。学更多反诈防骗小知识,可以通过抖音小视频搜索关注:有钱花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