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为什么要投资者自负盈亏?
原创 度小满理财  |  来源 度小满科技服务号(ID:duxiaomanlicai)

在过去,银行理财在老百姓心中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理财产品,本金和预期的收益率都是能100%实现的。但是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大家都知道,以后银行理财要打破刚性兑付,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了,投资者要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以后大家买银行理财,要做好亏损的准备。

不过很多投资者不明白,以前银行给大家提供一款很安全的理财产品,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以后买银行理财要自负盈亏了?
首先大家要想一想,为什么存款可以保本保息,银行理财不可以?

存款是银行的表内资产,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即使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或是银行破产倒闭,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也可以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50万元以内是100%保障本金的。

但是银行理财的本质是“代客理财”,也就是银行拿着投资者的钱,帮助投资者去理财,银行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投资收益要归属于投资者。但是银行却给理财客户100%兑付本金,这就跟存款一样了。

银行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如果理财亏损了,或者银行破产了,拿什么去给投资者提供保障?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银行理财本来就不应该刚性兑付。

过去很多年中,实际情况是,银行不管实际投资收益率是多少,都会兑付给客户固定的收益率,其余的部分都归银行,赚的多了,多出的部分就当做银行的超额管理费,赚的少了,银行就拿自有资金或是利润去弥补。当然了,由于我国的金融环境比较稳定,多数情况下,银行是能拿到超额管理费的。

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金融风险逐渐加大,投资环境也不如以前乐观,银行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做出一些违规操作。一方面,这样会提高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进而提高社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脱离金融监管,也会为埋下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如果真的发生系统性风险,对银行和投资者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并不是说银行理财就一定不安全了。现在银行理财要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是浮动的,但收益率浮动不代表本金不安全。考核一款理财产品的风险高低,不在于收益率的表现形式,而是底层资产,也就是投资者的钱到底投到哪里去了。

因为银行理财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不能承担较高的风险,所以银行理财即使向净值化转型,大部分的资金仍然会投到存款、债券这种比较稳健的资产中,本金还是比较安全的。虽然收益率会有一定浮动,但浮动范围不会太大,会在投资者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们举个例子:过去银行理财都是预期收益型的,假设预期收益率是4.5%,现在向净值化转型,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业绩比较基准”展示,假设业绩比较基准是4.5%,最终客户拿到的收益率可能在3.5%~5%之间,有可能达不到业绩比较基准,但也有可能拿到超额的收益率,但是由于底层资产以高信用级别的债券为主,本金亏损的概率仍然很低。

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对投资者也不一定是坏事。一方面,投资者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财技能和风险意识,不论是购买银行理财还是其它类型理财,都会更加谨慎;另一方面,现在净值化产品的收益率整体要高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者以后可能会获取更高的理财收益。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