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小媛 | 来源 慢钱财商(ID:mqcs999)
先讲个真实事件。
闺蜜今年29岁,有个谈了四年马上要结婚的男朋友。
昨天,她跟男友一起选婚纱回来之后,怒提分手。
原来,两人跑了好几家婚纱店最后都没选定。
女生看上一款,男生就否定一款。
理由都是:太贵了。
最后男生提议:“要不就别买了,租一套省事。”
说完就拉着女生往回走。
女生的脸色瞬间犹如黑夜一样阴沉到极点。
一场大战当街爆发。
男生据理力争:“那么贵买一套婚纱又只能穿一次,多划不来。”
女生满腹委屈:“平时节省就算了,婚纱这种女人一辈子只穿一次的东西,也要这样抠门,你太让我失望了。”
“滴滴……”
好在出租车来了,争吵停止。
准备上车,女生发现后座已经坐了一位男子,马上明白,原来又是男生为了省钱叫的拼车。
为了不想看女生那张拉的老长老长的脸,男生“嗖”的一声抢先坐进了前排的副驾驶座。
留下女生在后排跟一陌生男子一起。
半路上,在旁边陌生男子高谈阔论的电话声以及前排男朋友疯狂的游戏声音混杂下,女生终于情绪崩溃,泪流满面地喊停车,摔门,而去……
第二天,退婚。
其实,杀死这段感情的,绝不仅仅是买婚纱还是租婚纱,打车还是拼车的问题。
而是,两人多年来累积的消费观的矛盾。
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很少刻意去跟对方谈钱。
而正视这个被我们忽略的消费观成了感情中的致命伤。
相比于经济实力的差距,消费观相差的鸿沟,更加能影响一段感情长久与否。
小李今年工作刚满四年。985名牌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这家大型国企工作。
平时生活基本不花钱,十分节俭,再加上工资不低,存款也有个小几十万。
后来,单位新来一富二代美女,打扮潮流时尚,肤白貌美,性格开朗大方,很受大家欢迎。
小李瞬间沦陷。
一番煞费苦心的追求之后,两人终于在一起。
可是,不到半年,女生就提出了分手。
而此时的小李,已经花光了几十万的存款,还外借了十五万的网贷。
原来,女生虽然工资不高,但消费离奇的高。
一套衣服大几千,一个包包两三万。动不动就请假去旅游,国内国外到处飞着打卡。
两人一起出去消费,三分之二是小李买单,而且数额经常都是不小的那种。
很快,小李的几十万存款就耗尽。
为了不在女友面前显得窘迫,他开始借钱继续保持出手阔绰。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要骂女生奢侈拜金了。
其实,女生虽然工资不高,但是靠着家里铺路已经投资了好几家连锁店。自己的收入完全能支撑得起高消费的生活。
每次花了小李的钱之后,女生也会礼尚往来,变着花样送小李很多贵重礼物,请他去高档餐厅吃饭,以表感谢。
后来,女生知道小李的真实情况后,主动提了分手。
并且说:“观念不同,不必强容。你这样我的压力很大。如果你一开始说清楚状况,我们就没有这么多误会。”
虽然残酷,但我觉得女生挺拎得清现实问题。
因为,所有的感情以及婚姻,都离不开谈钱。
钱就像婚姻的照妖镜,谈钱这件事,在恋爱时候不没谈好,到了婚姻里一定会谈到一地鸡毛。
好的婚姻千姿百态,有感情、有责任、有陪伴、有感恩。
不好的婚姻千篇一律,很多家庭吵架最多的原因就一个字:钱。
英国一家理财网站,做过一个关于《钱与婚姻关系》的调研显示:
●平均每对夫妻每年会因为钱争吵39次。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花销矛盾均列在与配偶吵架原因的前三名。
●花钱的分歧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巨大破坏力。
调研的结论是:
花钱的认同度是否一致,是决定婚姻关系是否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当夫妻双方对10笔(大于1000元)消费的认同度高于70%时,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稳定在8分到9分之间。
当夫妻双方对10笔消费的认同度低于50%时,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则在6分以下。
消费观相差太多的夫妻,婚姻关系也特别容易破裂。
夫妻间关于钱的小算盘、小计较,双方其实都清楚得很。
比如:
你说我买一支500元的口红太贵,怎么不想想自己游戏充值每次都是上千元?我媳妇每次上街都要喝15元的奶茶,真是想不通,明明一瓶矿泉水就可以解渴啊。我那天买了一个3万的包包,回家被老公骂了半个月,想想就来气,不吵架那是不可能的。我伤心的是男朋友每次只带我吃路边摊,生日礼物从来不超过两百块钱。…………
但是双方都不说,有些碍于面子不好说,有些是懒得说,有些是一说就吵架。
就这样双方都憋着怨气,到了忍不了的时候,矛盾就彻底爆发。
所以,你看新闻经常爆出:
情侣因为一顿饭分手的; 因为买一个新手机而当街被老公暴打的;因为买了一个包包,夫妻冷战一个月的;……
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原因。
不过背后都因为两个字:花钱。
婚前不谈钱的感情,婚后都因为钱而谈崩。
去年,我一朋友跟她老公离婚了。
原因很简单——消费观不一致。
她老公每月工资2万+,但从小节俭,容不得妻子半点“浪费”。
两人为此经常吵架。
出去旅游:
他:“随便找个旅馆就行了。”
我朋友:“不行,我要住四星。”
养多肉:
朋友说:“想充实下业余生活。”
他:“浪费钱,一点都不懂节约。”
结婚前,朋友觉得,虽然消费观不太合,但觉得磨合磨合就好了。
结婚后,才发现: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他人是神经病。
一个成年人几十年形成的金钱观,是很难因为爱而改变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一男性朋友因为一块豆腐串跟领证才三天的妻子当众大吵一架。
两人一起去吃米线。
付钱的时候,男生因为拿着面包,只付款了自己的一碗米线后,就去找位置了。
留下女生自己点豆腐串。
坐下来后,女生把筷子一扔,质问男生为什么只付自己的钱就走了,她点的东西就不管了。
这个时候,男生也爆发了:“都结婚了,有必要分的这么清吗?我买房,我装修,以前谈恋爱我花销全包。你就自己付个几块钱都不愿意吗?”
为什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因为婚前喜欢谈爱,婚后喜欢谈钱。
有句话说,看两个人能不能过好一辈子,就看三个地方。
床上、桌上、钱上。
相比床上没激情、桌上没沟通,大多最后置感情于死地的都是钱没到位。
你老公埋怨你买了个3万的包,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包对你来说并非一个奢侈品,而是意味着“好品位”、“优越感”和“幸福感”。
你抱怨你老公吃个饭都价比三家,你也可能体会不到账户上的那串数字对于肩负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有多重要。
你们真的是在为钱吵架吗?
不是,你们是在表达自己内心中的不满。
你们为什么会互相内心不满?
因为你们的消费观不同。
如果你们能相互了解钱对于对方意味着什么,了解对钱有什么期待和恐惧,对钱的信念达成共识,你们就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一致的金钱观,这时候,钱就成了增进夫妻感情的调味剂,哪还有空因此而吵架。
比如,
丈夫月入一万,但是拼命攒钱给妻子买三万的包都不觉得贵。因为他理解妻子渴望这个包的心情。丈夫月入三万,可是每次出去吃饭都要反复比价,但是妻子从不抱怨,因为她能体会到男人风里来雨里去赚钱养家的辛苦。
谈钱,本质上是理解钱对于一个人内心的牵动力。
好的感情,一定要从谈钱开始,要开诚布公地谈钱,推心置腹的谈钱。
第一,充分了解彼此的金钱观。
比如出门是坐公交还是打车,走路还是骑小黄;
吃饭去高档餐厅还是路边摊;
十万元买钻戒还是买车等等。
消费观不合,生活在一起不会开心。
一个享受,一个节约。
谁都不认可谁,谁都没有错,但谁都觉得憋屈。
第二,双方在收入上交心交底。
这个是“谈判”的基础。
决定结婚前,双方就应该互相公布自己的存款、信用卡、银行卡、债务。
柴米油盐,没有一件免不了和钱扯上关系。
第三,大额消费达成共识,小额消费互不干涉。
在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大额消费上保持一致意见,达成共识,不隐瞒对方。
像女方买件衣服,男方买包烟这种小的消费习惯,不干涉对方。毕竟没有一点经济自由的感情里,很容易鸡毛蒜皮漫天飞。
第四,制定夫妻理财致富小目标。
根据各自的收入情况,将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生活开支和各自的消费,一部分用于家庭理财,买股票还是买保险还是买基金,谁擅长由谁做主。
婚前只谈爱,婚后只谈钱的,往往一点鸡毛蒜皮的小开支都能吵上天。
好的感情,一定不要害怕谈钱。
只有好好谈钱才能从源头化解矛盾。
我一直有一个俗气的浅见:
消费观不同,不相为谋。
不能谈钱的爱,不是真爱。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