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个人征信就好像刚毕业的大学生手里怀揣的毕业证,没有它,找工作会难上加难。但是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当知道征信的重要性时,信用已经产生了污点。
那么,问题来了:
征信不好还能贷款吗?还能办信用卡吗?是应该尝试还是直接放弃?
事实上,征信不好确实会给申贷之路增加很多阻碍,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根据征信受损的不同情况,对应不同的策略,拿到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一、信息不实导致的征信不良,申请行政复议后,可拿到贷款
我们会经常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某某某被冒名贷款,明明从未申请贷款,但银行却说他有笔贷款逾期未还;
某某某信用报告记录不实,明明高中毕业,但却显示大学本科等等,这些情况,都可归结为信息不实导致的征信不良,程度较轻的,可以直接去当地的央行信用中心,提出异议申请,一般15个工作日,就可以得到回复;程序较严重些的,如冒名贷款,除了跟银行协商以外,还可能需要去公安机关报案,但终归来说解决完信息不实这个问题以后,拿到贷款就相当轻松。
二、欠缴年费等造成的征信不良,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即可
有些人的征信不良是由个人还款逾期造成的,但还有一些相对无辜,是由于不懂信用卡规定,欠缴年费造成,或是第三方原因,银行扣款不及时造成的。
遇到这种征信不良,除了积极还清欠款以外,你还需要积极与银行沟通,解释清楚原因,找银行开具一份非恶意逾期证明。
三、逾期次数没有超过相关规定的征信不良,贷款机构可酌情放贷
不同贷款机构,对于逾期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有些非常严格,有些又相对宽松。
一般来说,申请贷款者要把握好一个度:近三个月内不能有二次,近半年内不能有三次,一年内不能有四次逾期次数;将这些视为红线,不超过这个红线范围,收入可观,还款能力俱佳,贷款机构仍会酌情放贷。
四、尝试新兴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目前,有很多新兴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借款人直接通过手机应用APP,提供这些信贷产品服务的平台往往对接了来自很多层面的数据信息,央行征信并不作为唯一主要的参考依据,日常生活中的信用习惯、消费记录等都被纳入了考量标准,最终通过大数据风控来作出审贷决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