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延迟退休定了!2020年山东省首发最新通知!
康波财经 2020-1-14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2020年1月初,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一项有关《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此,可以说延迟退休是真的要来了。

通知的主要内容:

山东省的这次文件印发,主要是针对技术型工作者的,如果能够达到副高级职称以上,是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的。这部分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是否“多干几年”,相对于之前网友的强制性强的猜测,这项通知的印发可以说是十分的人性化了。

并且,在延迟退休的时间上,如果通过申请,也只延迟一至三年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65岁,这也大大保证了这部分职工的身体状态以及大大消除像医生这种特殊职业因为年老导致注意力下降而被网友们热烈讨论的疑虑。


延迟退休对这几类人都有影响:

1.1965年以后出生的男性;

2.1975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工人;

3.197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

可以说从60后到90后都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其实大部分的职工都想要能够尽快退休,因为安逸且工资水平高的工作毕竟是占少数的,大部分的工作对于体力和脑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更多的人希望能在五十多岁就退休,照顾照顾家里人,替孩子带带下一代分担一些压力。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力推行延迟退休呢?

1.老龄化趋势加重及出生率降低的双重压力

其实,从最根本的原因来看,延迟退休就是因为工作是一定的,但是没那么多人来做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老龄化的加重,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1位老年人需要5位劳动力来养,但是15年后,就变成了只能靠2.5个劳动力来养。

不仅劳动力人口的压力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养老金缺口也越来越大。虽然每年的数据显示社会保险基金是有结余的,但大多数都是依靠中央财政补贴的,实际上像黑龙江省、辽宁省养老金缺口已经达上百亿。

并且,截止到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又持续下滑,虽然在2016年国家已经全面实行二胎政策,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口出生率增加仅仅持续了一年,2018年的出生人口在短短两年里照比2016年就下降了250万!

劳动人口的持续减少,影响的也是未来我国的经济产出与社会发展,因此,延迟退休不失为目前我们能采取的一项可行的措施。


2.全球人均寿命增长

除了客观上存在的必要性,能够推行延迟退休的另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人均寿命问题。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职工退休政策为:男性60岁、女性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且连续工龄满10年;其中如果有工种属于体力耗费大、或者职工本身身体条件差的情况,也有不同的相应规定。

然而,现行制度的前提是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制度时,人均寿命只能达到50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人均寿命得到了二十岁以上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男性72周岁、女性77周岁的水平,满足了延迟退休的基本前提。


但是却有一大批人是不支持延迟退休的。延迟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带来多么具有吸引力的收入,相反,年龄增加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甚至会让工作变成一种负担,如果身体累垮了,就算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不仅如此,很多人提出看法:虽然平均寿命能达到70多岁,但是一旦工作到65岁,且不说还有没有精神头,难道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工作就为了退休后活的那几年?65岁退休,意味着可能连十年的安逸生活都享受不到。还有另一些人则表示,延迟退休看起来是为了老龄化作出的对策,但是把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赶”去工作,那年轻人们谁还敢生孩子呢?别说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都没有家里的老人帮着带,本来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就高,又没有带孩子的时间,延迟退休只会让以后的出生率更低!

同时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能不能做到一些岗位机器化、自动化呢?就像银行现在已经大部分应用VTM机取代人工办理业务,很多流水线式的工作能不能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这样既能满足完成工作量,又能解放老年人的巨大压力,也不至于让年轻人不敢生孩子造成恶性循环。而且,延迟退休可不可以采取自愿原则,这样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一些需要丰富经验的岗位也可以留住技术人才,其他不想继续工作的人也可以把工作岗位空出来,提供给年轻人,毕竟现在找工作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不能只把希望放在老年人延迟退休上,也应该看到就业难的问题。

综编自齐鲁壹点、富丰财经、掌上保。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财经事件]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