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2020年1月19日民政局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了2019年我国的结婚率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婚姻观念改变等。
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适婚人口总数下降
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结婚率就开始持续下降。2014年,全国登记结婚的人数有1306万对,而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国登记结婚的人数只有947.1万对,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很多人认为结婚率下滑可能是男女比例不协调导致的,但是根据日前公布的数据,我国大陆人口突破14亿,其中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人,就适婚男女来说,其实数量相差并不是很多,所以男女比例导致的结婚率下滑的影响是不大的。
专家称,这与我国之前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家庭一家只生一个孩子,到2019年左右适婚的年轻人总量已经远远不如之前了。
2.婚姻观念变化
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年轻的男女到了二三十岁合适的年龄就应该结婚了,不仅家长们着急,身边的邻居、同事也都忙着张罗相亲。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仅是男性,女性也觉得不应该仅仅因为时间合适和周围人的眼光就草率地结婚。婚姻观念的改变,也导致了结婚率的下降。
3.高等教育普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看中学历。如果念到大学毕业年龄就会达到23岁,如果硕士毕业年龄就会达到25岁,博士学历则会更晚。况且,教育的普及也带给年轻人们独立的意识,进一步改变婚姻观念。
由于不断地参与教育学习,毕业时间较以前延后也会导致参加工作的时间延迟,工作不稳定、生活不稳定怎么会过早地考虑结婚呢?
结婚率下降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不少世界发达地区如美、法、英等国家的结婚率其实都在下降,可以说结婚率的下降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结婚率下降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1.结婚率下降代表生活丰富
其实结婚率的下降可以显示出人们并没有把所有的生活希望寄托于结婚生子上,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有满足自身需求、获取资源的能力。无论是出去逛街、旅行还是培养兴趣爱好、户外运动,人们越来越能在养活自己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心理寄托,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体现。
2.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过去女性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会被当作一种奇怪的现象看待,因为在人们看来,年轻的女性天生就有相夫教子的义务。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深深禁锢在人们的思想中,无论男女老少。
但是,如今的结婚率下降,也正能体现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二三十岁不仅是男性闯荡事业的黄金年龄,现如今也是女性的事业上升期,女性为了自身发展拒绝早早结婚,说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越来越低,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其实,不仅如此,对于结婚率下降的原因,不少网友也有自己的见解,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能不能把房价、物价降一降。
毕竟大多数人都想去一二线城市发展,事业发展期又与适婚年龄高度重叠,年轻人们舍不得好不容易奋斗下的事业,却也付不起高额的房租,无法稳定地在大城市扎根,在单身的年轻人中,不乏一大批因为生活不稳定不敢结婚生子的人,他们也想结婚也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生活成本和生活压力巨大,让人不敢负这个责任。
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是怎么看待结婚率降低的情况呢?欢迎留言给我们。
综编自中国经营报、中新经纬、经济日报新闻。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