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口罩涨价更可怕的,是所有东西都在快速涨价……
菜鸟理财 2020-2-19
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稳定与否,对于股市的运行会有很大的影响。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原创 船长 |  来源 菜鸟理财(ID:cainiaolc)

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稳定与否,对于股市的运行会有很大的影响。

各位菜友早上好,我是菜鸟理财特聘投资专家:船长。


这段时间,想必大家都被“一罩难求”的窘境深深地困扰着。


船长也是一样,正规渠道买不到,只能去各种非正规渠道求购,但一问价格,简直了!

因为疫情来得突然、产能恢复有限,口罩涨价这事多少还算是能理解,也肯定只会是短期的价格失衡。但试想下,如果所有的商品都在快速涨价,那岂不是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物价水平涨得过快,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货币贬值速度加快,这就是“通货膨胀”。


把逻辑和现象反过来,就成了通货紧缩。

 

适度的通货膨胀和紧缩都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如果过度了,也都会危害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船长你今天跟我聊这玩意干嘛?


因为,这些指标都会直接影响股市,所以我们做股票投资,就必须知道怎么通过物价变动来看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情况。

 

首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统计日常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我们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由国家统计局在每月的9日、10日公布。

 

具体来说,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100。

 

时间维度上,有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基期的选择也可以不同,但有一点:基期的CPI都是100。

 

空间维度上,有全国的数据,也有省份的数据,还有城市和农村的数据。

 

如果2018年是基期,你在2018年购买一组固定商品的价格是1000元,到了2019年,购买的价格变成1030元。

 

那么2019年的CPI=(1030/1000)*100=103。


2019年的CPI比2018年上涨了3%。

 

如果CPI上升,说明物价普遍上涨,如果上升得过快,就说明发生了通货膨胀。

 

咱们国家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通过CPI来制定通胀的目标的,2019年的目标是CPI涨幅在3%左右,这个目标也的确实现了。

 

不过我国这些年来的CPI数据确实太过“平稳”了,这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异。

  

以1978年为基期,2018年的CPI是当年的6倍多。

 

(点击查看大图)

 

但仔细想想,小时候冰棍才1毛钱,现在都一块钱打底了,原来房子一平米才一两千,现在有的都到五六万甚至十几万了,怎么可能才6倍多呢……

 

这里面有认知偏差的因素,例如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涨价的商品而忽视了降价的商品,或是只关注自己城市的物价。

 

但也不能否认,用CPI来反映物价的确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比如,没有统计房价;存在结构性缺陷,食品类的权重太高了;主要反映下游销售环节的价格水平,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反映十分有限等等。

既然CPI不能很好地反映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那么我们可以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统计,这里用到的指标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是每月9、10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

 

它和CPI是同类型的指数,但统计的范围不同,PPI衡量的是工业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主要看生产成本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统计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这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所以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数,而是一组指数。

  

理论上,PPI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的领先指标。

 

因为生产领域的价格上升了,会通过产业链扩散,最后波及到消费品,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引起CPI上升。

  

但在实际生活中,PPI对CPI的传导并不明显。

  

比如2017年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商用产品价格涨幅很大,PPI由下降1.4%转为上涨6.3%,但受到猪肉和鲜菜价格影响,CPI仅仅上涨1.6%,与上一年比反倒回落了0.4个百分比。

 

因为PPI和CPI在统计口径上没有严格对应,所以CPI与PPI的变化是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的,但不会长期背离。

 

反过来,CPI也会对PPI有所影响。

 

消费品的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生产数量,从而导致生产价格的变化,引起PPI的变化。

 

所以在分析时,最好把这两个指标综合起来看。

 

例如:2019年全年,CPI上涨2.9%,比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PPI则由上年的上涨3.5%转为下降0.3%。

 

CPI上涨,PPI下降,这表示CPI的上涨并不能说明实体经济的复苏,可能更多地是受猪肉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不管是CPI还是PPI,都需要关注它们的同比和环比增速,以及一些分项目的变动情况。

 

有些专家还会把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后,得到核心CPI、核心PPI,不过对此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除了CPI和PPI之外,还有一个常用的物价指标是GDP平减指数。

 

具体公式是: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这和CPI有点像,都是用当期价格去除以基期价格。不过它们还是有很多区别的,简单说四点:


第一,GDP平减指数的计算范畴比CPI要广泛。

 

它涉及了全部的商品和服务,而不只是居民消费,所以它更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中物价的变动情况。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包含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这四个部分。

 

所以说,CPI中没有包含的投资,在GDP平减指数中是有统计到的。

 

例如:

 

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这其实主要是因为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投资收入超过物价上涨。

 

再比如说,只有政府会购买,老百姓不会购买的产品,比如公交车、地铁等产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反应在GDP平减指数中,但不会反映在CPI中。

 

相同的道理,GDP平减指数的计算范畴也比PPI来得广泛。

 

大家想想,计算GDP的生产法里囊括了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统计,但PPI主要反映的是工业生产领域的物价状况,没有涉及农业和服务业。

 

不过,虽然比CPI和PPI的计算范畴都要大,但GDP平减指数并不是它们俩的简单加权平均。

 

第二,CPI统计的是一篮子固定的产品和服务,而GDP平减指数中统计的产品和服务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动的。

 

第三,即便是两个指标中都统计了某一种产品,但它在这两个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也可能不同。

 

第四,因为GDP代表的是国内的生产总值,所以进口产品不会统计在GDP平减指数里,但却包含在了CPI的计算里。

   

对于这三个主要指标,从央行的操作和公开表述来看,2015年之前央行重点关注的是CPI,但从2015年起,央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PPI以及GDP平减指数的变化。

 

现在央行在衡量通货膨胀的高低时,主要有三个基准:


CPI是否超过3%?PPI是否保持正值向上?GDP平减指数是否维持上升态势?



在Get了上面的这些知识点以后,我们到底该怎么算出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呢?

 

船长的答案是:通过价格指标的增长率(也就是物价上涨率)来间接计算。

 

比如,以上2017年为基期, 2018年的年度CPI是102.1,那么2018年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表示为:


(102.1-100)/100*100%=2.1%

 

同样也可以用PPI和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但实际应用中我们使用更多的还是CPI的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多高算高呢?

 

如果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的话,被叫做爬行的通货膨胀;

 

3%—6%属于温和;6%—9%属于严重;10%—50%叫做飞奔;超过50%就是恶性。

  

上面说的都是在看过去一段时间的物价和通胀情况,那么有没有指标可以帮我们预测未来的通胀情况呢?

 

这里给大家提供点思路:

 

比如股票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这类资产价格。

 

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通胀上升,可能就会调整资产配置,把更多的资产配置到抗通胀能力比较强的资产中,比如股票、房地产等等。

  

再比如,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例。


如果储户预期未来通胀上升,可能会更加追求流动性,降低定期存款的比例,提高活期存款的比例。

  

再比如,粮食价格的波动。


有人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会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有啥问题,我们留言区见哈!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