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角度判断“二胎”该不该要,真相其实不简单!
康波财经 2020-4-15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康波财经”(ID:youqianlab),回复“有钱”获取。

1982年9月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被写入宪法,虽然对当前的中国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2016年国家全面推行了开放二胎政策,结束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时代。

二胎政策后的出生人口状况

不过与专家们预想的情况不同,除了在开放二胎的首年出生人口达到1768万人,往后几年人口出生率持续不增反降的态势,首次开放二胎的2016年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出生率顶峰。

据统计,2017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2019年末的出生人口仅达到了1465万人,在2018年的1523万新生儿的数量之后再创新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二胎?

某权威网站曾对网友进行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了生二胎的想法?其中引发适婚适育年轻夫妇的共鸣的一点就在于生育成本过高。

1.生育成本与家庭经济状况相互作用

人口学家们从原始社会的生育体系变迁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个人的生育成本与社会对抚养责任的让渡是成反比的。

在原始社会中,婚姻制度一开始是群婚制,在这种制度下,生育成本被公平地均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儿的生育成本逐渐被各个家庭所单独承担,能够被社会所承担的抚养成本微乎其微,因此人们在生育孩子时,也更加关心生育成本对整个家庭经济状况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2019年2月开始,我国的CPI指数持续上涨,在今年的1月份达到了顶峰,之后受到疫情等原因影响逐渐才有所下调。

工资增长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工薪阶层家庭生活水平受到影响,对二胎的生育欲望也存在必然的遏制。

2.二胎带来的消费需求增加

除了经济下行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宏观影响,网友表示生育二胎要比只生一个孩子的消费支出更多。

数据显示46%的家庭认为生育二胎相比一胎消费支出花费更多,其中主要支出在于食品、医疗保健品、早教、洗护和保险方面。除了二胎的教育及基本生活要求,二胎家庭对于空间的需求也明显加强。据统计,一胎家庭对于换房的需求仅占20%,而二胎家庭则高达28%;在换车需求上,一胎家庭为14%,二胎家庭则为20%。因此先不考虑二胎的教育以及其他花费上,仅原生家庭花费在车房这两种开支较大的项目上就存在着巨大的消费差异。

3.独生子女政策与二胎政策的碰撞

另外目前处于适婚适育的夫妇,恰巧正是80后和90后赶上独生子女政策的那一代。所以现在的年轻家庭生育二胎并不仅仅意味着家里多了一口人这么简单,在家庭成本上也会大大增加,需要夫妻两个人有负担8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对比60、 70年代的夫妻,有兄弟姐妹帮助赡养父母只需要承担家里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身边高龄夫妇生育二胎的心态要比90后年轻夫妻生育二胎的心态更加乐观。

生二胎抵御通胀的异类观点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二胎其实是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从近10年之间物价的上涨程度换算一下,2010年在医院生育孩子的支出差不多为2000元,而在2019年的花费则超过5000元。所以对于那些没有丁克想法、有生育二胎想法的家庭来说,尽早生育孩子其实是降低成本的积极态度。并且在未来高额的人力成本下,多生一个孩子就代表增加了人力资源,甚至具有增值效应。

最后,是否生育二胎其实要从多方面角度进行考虑,其中也包含了家庭意愿、情感因素等特殊因素。不过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为生二胎付出的物资成本、时间成本都是目前阻碍年轻家庭有二胎意愿但被遏制的重要因素。

著名人口学家梁建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这个社会原本就应该为普通人提供更多在生育方面的政策便利和基础设施,让他们在有这个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的时候,尽量不因为现实的困境而放弃。

生育二胎对于目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推动、增加人口红利作用是无需多说的,给予适育家庭更多的二胎保障措施和福利也是能够激发未来生育活力的重要举措,希望这个愿望能够尽早实现。

综编自:半佛仙人本仙人、舜网、第一心理。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财经事件]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