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买保险这件事,这两天我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麻秆打狼两头怕。
投保人消费者担心保险公司在产品保障里面挖坑、保险业务员销售误导忽悠人;保险公司担心投保人恶意骗保,再家大业大也难免有被薅羊毛的时候。
两头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肯定有。
保险公司在产品保障里面挖坑的地方,不要太多了......
意外险不报销进口药
住院津贴险今年卖完明年就下架
重疾险的轻症不包含常见高发疾病
等待期发生相关病状但未确诊,退费解约
业务员的花式误导,我真的是懒得再列举了,夸大保障责任、把浮动收益说成固定收益,等等等等。
对于保险乱象,除了靠监管处罚、行业自律以外,市场本身也是最有利的调节手段。
现在互联网信息传递这么迅速,哪里有坑,网上一搜就知道了,你家公司凭着店大欺客总是拒赔,后面的保费销量一定会受影响。
今天咱们换个角度看看,保险公司有没有哪些便宜,我们小白客户能占的呢?
咱们合规讨论,文章被封可就不好了,本文不安利具体某款产品。
01
产品保障责任
除了我上面说到的,有些保单产品会在条款合同中偷工减料,卖的这份保障不值这个保费价格以外,其实还是有个别时候,存在隐藏福利的情况。
比如,有一款定期少儿重疾险,可以保障先天病。
可能你还不清楚,这算什么福利啊。我跟理赔部门的人聊起来这事,对方很诧异,再三询问我是不是条款写错了。
少儿最常见的先天病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有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能通过彩超确诊,也有的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才发现。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重疾险,对于先天病都不保,出生就带的病,后天不管你是搭桥还是支架,这个费用保险公司统统不赔。
但是这款保单,妙就妙在这里,不过有个前提小条件,等待期是180天,孩子满月投保,过了半年保障正式生效,也就是说,还是会有7个月的风险窗口期。
所以,家里有刚出生小宝宝的,建议跟我咨询一下这款单子,价格也不贵,100万保额,保障期30年,保费1280元*20年。
再比如,绝大多数的寿险保单,对于酒驾是免责不保的,喝酒开车出了事,保险都不赔。
但是,还是有个别保险公司,对于酒驾还可以保。
很多人会说,自己和家人肯定不会喝酒开车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倒不是鼓励大家酒驾,要是真有特殊情况,自己一个没注意,手里有份保障责任好的保险,至少对于家人是好的。
11月份的时候,还有一款寿险产品,从新品上架到被监管叫停紧急下架,只用了4天时间。
第一个吃螃蟹的搞创新嘛,肯定是有点风险的。
原因是,这款寿险保单提供全残生存金,即自全残之日起,除了一次性赔上百万保额以外,每年还会额外最多给10万,一直给到合同终止或者被保人身故。
传统的寿险产品,是没有这类持续性给付的全残生存金的,顶多就是一次性赔保额,不会再多给。
给残疾人一笔自己无法打理的巨款,这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的,最好是像养老年金一样,还是每个月、每年固定细水长流的收入。
02
核保规则
买保险要看健康告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诸如乙肝小三阳、胃炎、肾囊肿、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增生,还能不能买保险,都是要根据相关的指标情况来决定的。
亚健康人群买保险,与其说自己选择保单,可能不如说是反过来,哪家公司我还能买进。
虽然各家保险公司的核保规则大同小异,对于绝大多数的疾病,核保处理都是相同的,但是还是有个别保险公司,在个别的时间段里面,会把核保审核放宽松些,为了支持一些销售业务。
比如,肺结节这个“医生说不要紧,保险公司统统拒保”的疾病,市面上99%的重疾险,都是拒保买不了的,翻遍市面上很多产品,我也就只找到一款,能够承保的。
但是前提是,肺病除外,以后肺癌不赔,但是诸如脑梗、心梗、其他癌症、尿毒症等其他大病,还都是可以赔的。
算是给肺结节患者的希望了,毕竟肺结节与肺癌的关联性,相比普通人要显著提高太多了。
除了肺结节以外,像医保卡外借给家人开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很多公司都是不接受投保,个别公司在能够说明情况的前提下,接受投保。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这两个是女性最最最常见的,超声2级还是可以无障碍购买保险的,但是3级的话,就要被除外处理了,即甲状腺癌、乳腺癌不赔。
个别公司的核保会稍微人性化一点,对于保费件均高的大客户,可以提供“除外承保,2年后复查结果良好的,可改为标准体承保”的核保结论。
也就是说,现在是超声3级结节,买了保险被暂时除外承保,以后复查成了2级,那么是可以改回标准体的,这相当于多给了我们一次机会。
以后情况好了,改回标准体,享受全套保障;以后情况恶化了,至少保险是买进了,不至于风险裸奔。
03
增值服务
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会专注于保障责任、价格,身体有点小毛病的还会考虑核保宽松尺度问题,但是95%的人会忽略增值服务这块。
市面上的重疾险和医疗险,并不是都提供绿色就医服务,即使有提供的,里面的服务类型也是不尽相同。
有的保险公司知道有些人对价格敏感,就把绿通服务剔除掉,这对于患者去医院看病,体验其实是要打折扣的。
小地方的人到一线、省会城市看大病,需要住院的,人生地不熟,到哪找人给安排?号贩子一开口就是几千上万的专家号,看病难与看病贵,你总归得二选一。
保险公司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其实就是跟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每年保险公司花钱批量采购预约服务,如导医导诊、远程问诊、住院安排等,真有自家的投保人客户出险的,就可以在医院的大长队候诊住院的名单里,提前给加个塞。
我特意筛查了网上的30多款重疾险,大概有40%不提供绿通就医服务,在提供绿通的产品里,几乎都仅限于本人、重症就医。
只有1款保单,可以提供高端绿通就医服务,所谓的“高端”,主要体现在3方面:
1、轻症也可以住院安排
2、直系亲属可用,限1人
3、往来交通费、住宿费可以最多报销5000元
我私下跟一家预约机构的人聊过,重症普通绿通服务,每年成本在20元左右,轻症带交通费的,成本是400元,如果不限本人,可以给家里人使用的,价格更贵。
的确,自己买完保险,让家里老人享受看病住院预约服务,这个保险买的就太值了。
买保险还真得有双火眼金睛,是美人还是妖精,真得研究明白才行。
今天先跟大家聊这些,再有问题私信我,拜~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