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爹到拼房,天价学区房为何如此疯狂?

从五一小长假至今,北京学区房的话题热度,似乎比立夏后的天气还热。皆是因为一则新政的出台:

西城区教委4月30日发布的一纸公文《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宣布从2020年7月31日起,幼升小将实施‘多校划片’,以及六年一学位”的新政。这意味着北京学区房将在7月31日正式成为历史。

消息一出,大批家长涌入西城区房产中介处,如果能赶在7月31日之前落户学区房,还会按照单校划片的老办法分配学校。

这场“疯狂”带来的是西城区学区房的房价一路飙升。

以对口的宏庙小学丰汇园小区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学区房,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均价都在20万左右。

“7.31政策”一出,一套不到40平米的房子在几天时间内总价就上涨了200万,每平米均价高达26万多!而这还是整个区域最便宜的房子……

按照该区域某头部中介销售人员的话说:

“随着‘7.31’新政出台,卖房者希望在新政实施前卖个好价钱,导致挂牌房源激增。1000万元是知名学区房的门槛。这类房子是没有什么内部装修、外部环境而言的。

很多房子是单位分的公房,常年没有人居住,水管、电路、抽水马桶都是坏的。但就是这样,都是全款,一犹豫,房子就没了!”

其实早在2014年,北京学区房就引发了全民关注,因为彼时实验二小的二手学区房里,曾有一套7平米的房子,挂牌价为248万,单价再创新高,达35.4万元每平米。

因学区房争夺太过激烈,甚至还出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过道房”、地下室、等“特色”学区房。

多校划片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家长对学区房锁定优质校的预期,也被视作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一种方式。但眼下虽然很多家长也心知肚明未来学区房可能会“不值钱”,但仍有人要赶上这班末班车。

或许是家长们还坚信,为了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学区房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学区房的根源是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在普通县级市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在地级市等二线城市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上学;即使身在一线城市,也要到教育资源更集中的区域上学。

在现在的家庭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大价钱,可是教育孩子是个难度极大的事情,所以购买学区房这种可以直接获得名校资格的方式,自然对很多父母很受用。

可是,学区房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或者说,你认可学区房的价值吗?

很多父母选择学校是冲着名气去的,很少关心孩子在这所学校,睡眠时间够不够,负担重不重,学校是否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等等。

除了贵,大多学区房的环境其实很一般。就像前面那位房屋中介的销售所讲,“常年没人居住,水管、电路、抽水马桶都是坏的……”

更早前,北京有个10平米150万的学区房遭到哄抢,其实这个房子只是一条供院内其他住户进进出出的过道,根本不能居住,只可落户。

这虽然是个极端情况,但是很多学区房的房龄都很老,基本都在老小区,户型面积都不会太理想。到底买不买?

首先,规划君觉得这是能力的问题。

不仅仅是北京,如果你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闲着,家里还有上学的孩子,就近学校非常一般,你可以将这部分钱投到学区房上。总之,别因为买学区房让一家子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次,这是个教育理念的问题。

很多人说,我要是有那么多钱,我宁愿让孩子去上私立小学。虽然每年一两万的学费甚至十几万的学费,可是比一下子负担几百万的房价还是轻松多了。当然了,公立和私立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的确差异也巨大,看你更认可哪一种了。

再有,别忘了政策变动是最大的风险。

北京就很典型了,有可能今天还是学区房,明天就不是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各地教育资源,学区划片每几年都会发生调整,或者延长户口迁入年限等等。尤其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包容接纳的风范,政策上的变动只能越发频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规划君觉得,在教育这条路上,是没有所谓“完全正确”的路的,又何必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苦恼呢?

所以,让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育的目的是应该培养一个强健体魄的人,不怕挫折的心。与其苦恼孩子上什么学校,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放在与孩子的相处上。

让TA感受到你想传达的讯息,从而让TA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

原创 好规划网|  来源  好规划网微信公众号(ID:plan141)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房贷]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