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作者雷达里奥说:我们必须渴求真相,要渴求到为了换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
2016年我意外闯入投资领域,磕磕碰碰,从投机到投资,从亏钱到赚钱,我想谈谈我这4年的认知升级。
主要是:从短视到长远,从投机到投资,从抄作业到独立判断。
1 从混合型基金到定投指数型基金
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
2016年6月,我加入格局教育成为一名课程销售,第一件事就是把赵老师的投资课程全部听一遍,包括初级班、高级班、MBA和卓越班,相当于省了2万块学费。
意外闯入了投资领域,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想要寻找正确的投资方向。
当时我第一次听的课程讲的是基金,我听完就想买,当时我就问我一个女同事:“你买什么基金?”她看了我一眼,说:“我不投基金,只投股票。”
当时我感觉被深深地鄙视了,可是我还是想搞清楚,于是就把赵老师关于基金的课程反复听,然后跟着赵老师视频里,关于天天基金网的操作进行筛选基金。
因为觉得混合型基金收益更高,于是我选了一两只混合型基金,开始定投。
2017年初的时候这只基金就赚了10%了,于是春节就跟朋友讲了投资基金的好处,甚至还推荐了基金。
希望我朋友没买,不然我就坑了他们。
我老婆看到我的基金赚了,也跟着买,可是后面几个月她就是亏,我告诉她要定投,她说亏了为什么要定投?我当时也讲不清楚。
2018年,我看了绿角写的《绿角的基金8节课》(繁字体),这本书以全球视角来看基金,拿成熟市场的美国基金和中国的做对比。我才知道按照晨星评级筛选基金的不靠谱。
我才知道,原来美国还有0管理费的指数基金。而同样的基金,在台湾和大陆反而要收管理费,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我才知道,原来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要比指数型基金更高,但是80%的混合型基金都是跑不赢指数的。
我才知道,高出2%的管理费,20年就会扣掉45%的收益,接近一半。
任何费用,通过长期复利,也会变本加厉。
投资混合型基金,似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适合短期投资。
于是,我现在只定投指数型基金。
这一期改变,我的注意力从追求短期高收益,到追求长期慢慢变富。
2 从趋势投资到价值投资
观点一变,市场一片。
刚接触投资,都会想着要高收益,所以我才会先投资混合型基金,那么股票呢?
2017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比亚迪。
为什么买呢?
如果你当时跟我说:“看起来股价50多,也不便宜啊。”
我会告诉你:“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必然取代燃油车,比亚迪是龙头,未来业绩肯定会越来越高,我计算过,现在50多元,以后能涨到300元,在300元之前买,都是便宜的。”
我会找到一切有利的证据来论证,2017年我也是无脑推荐,就这么跟我大学同学推荐,希望他没有买。
我当时观察那个股票的股价半年多,等到便宜的时候买入,后来等了半年多,一直涨的不多也跌的不多,直到我急用钱卖出之后,终于涨了20%,后来又涨到70多,可是那也和我没关系。
如果你现在问我为什么买,我会回答:投机。
当时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机会出10年10倍大牛股的趋势性行业,这个观点也不是我基于事实得出的,而是听的。
3年过去了,这个行业发展并不顺利,2018年我学会看财报后,第一反应就是看了比亚迪的财务报表,简直是惨不忍睹。
投资新能源汽车,其实是趋势性投资,因为赌的是未来。但是想抓10年10倍股,想抓未来的腾讯,真的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2017年我还研究过比特币,不过我清楚自己能力圈,所以我没有投资过比特币。
我知道我并不聪明,所以我开始理解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的区别后,我开始转做价值投资,我希望研究的是业绩稳定的超级大公司,能够计算他们的利润增长,在低估的时候买入,享受戴维斯双击。
这段经历,让我清楚很多人必然会犯的错误,也是我现在改进的地方:
001 不要只关注股价,而要关注财报。
当学员跟我说关注某个公司很久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大都是只关注股价,而不是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所以我才会开始讲财报,也是为了逼我自己看财报。
002 不要对未来预期过高,不要预测未来,我们只能基于当下来做判断。
我有个学员在天齐锂业涨了1倍之后还买入,亏了几十万,他说他相信公司未来会涨的更多。我告诉他这是投机,不是价值投资。
买入高估的热门股,并且期望未来涨的更多,是韭菜的常见想法,也是我之前的想法。
价值投资,要低估买入优秀公司。
赵老师的投资课程主要讲价值投资,也是意识到:价值投资是普通人唯一适合的股票投资方法。
我现在会想:20年后,我怎么积累到1000万?1000万的股票,每年分红4%,就是40万,够我日常的家庭开支了。
001 如果定投,按照复合收益率10%,我需要每年定投17.5万。
002 如果定投,按照复合收益率15%,我需要每年定投9.8万。
想清楚这点,我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不断突破主业收入,第二个重点就是不断提高投资能力。
我变得越来越耐心。
投资就像种树,一开始就是种子,需要时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超级大的公司,既要基本面好,至少净利润>50亿,又要市场非常看好,比如雪球用户关注前10,因为交易量大。
2018年1月我投资了一个保险公司,当时我判断还是低估,只不过后来一路下跌,让我体验了定投的好处,越低越买,2019年又涨起来,于是形成了一条微笑曲线,2019年的收益率全靠着这波定投。
我开始感受到定投的好处:每个微笑曲线都能让你赚到钱。
只不过我偶尔也会投机,比如2017年我看好环保行业的发展,于是我买了环保的指数基金,只不过这个行业由政府影响太大,发展很难,所以我投机失败了。
1月20号疫情的时候,我看好医药指数,也买入了,同样投机失败。
只不过我投机,都是靠小资金,亏了也无所谓。
投机的次数多了,就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未来的预判,是不够的。
折腾久了,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就会回归价值投资。
人工智能行业未来会爆发吗?医药板块会持续暴涨吗?环保行业会持续暴涨吗?
这是未来的事,说实话,这些观点都是听别人讲,并不是真正自己的观点。
我们要寻找事实,而不是只听观点。
3 和长期无关的事,都是鸡毛蒜皮
以前我会认为投机就是价值观不对,这种道德的优越感,其实很讨厌。
在我无数次投机后,我才意识到这种投机就是本能,需要靠行动去试错,需要靠思考去修正。
犯错的同时,我也在学习不同老师的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我最大的改变是:从短见到长远,慢慢进化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如果给大家一个标签,我只希望是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者有两个特点:
80%的精力做长期有用的事。
不追求短期暴利,只追求长期复利。
我会从长期有用来思考,如果只是短期有用,那都只是鸡毛蒜皮的事,我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思考。
时间就是命,时间就是命,时间就是命。和长期无关的事,都是鸡毛蒜皮。
阅读、写作和投资,对我来说就是长期的事,而且是终身的事。
通过多次投机试错,我也意识到短期暴利绝无可能。
于是我建立了新的价值观:不期望短期暴利,只追求长期复利。
学了价值投资和财务报表,想每年收益率达到30%,这是做梦。
你去看看《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并且看看上市公司每年的股东回报率,就会知道,15%的收益,都是很难长期维持的。
知道更多真相,才会清晰自己的能力圈。
学了写作,想要立刻出百万畅销书,那也是做梦。
赵正宝老师的《趋势的力量》,出版社也就卖了2万本,算上格局学员购买的,也就20多万本。
以前我会做梦,现在不会了。
短期低收益,长期实际上是暴利,我希望慢慢变富。
没有耐心的时候,我会看看下面那张图。
以投资为例,按照15%的年复合收益率,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52年就是1万倍,越来越快。
2016年,无论是职业还是投资,我都处于A阶段,我感觉怎么努力,好像都是寸步难行。好在那时候我就知道复利曲线,我知道一切都靠积累。
2019年,我的职业处于B阶段,开始有不少突破,但是我总想着自己怎么还没有年入百万?我的投资收益不错,但是我知道那只是运气好,没有10年的投资经验,我不敢说我的投资实力多强。
不管怎么样,我都知道,我迟早会到D阶段,那是一日千里的感觉。
前期的积累和后期的爆发,就像竹子的成长。
竹子用4年时间,仅仅长3cm,在第5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成长,仅仅用6周就长到15米。在前面的4年,竹子其实是把根往土里延伸数百平米。
ABC阶段都是扎根的阶段,D阶段才是我们第一个里程碑。
不要因为现在收益低就卖掉,也不要因为涨了30%就兴奋后卖掉然后买车买包。
要告诉自己:我未来的资产,都是要涨100倍,甚至1000倍的。
多告诉自己几次,我们就不会贪图小利。除了资产,就连我们的成长,都是一样的。
ABCD,四个阶段,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保持耐心,等待D阶段的暴涨。
当然,前提是做对的事。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