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就算你不去线下逛商场,遇不到无人贩售盲盒的机器,就在线上玩手机,玩着玩着,你也能抽盲盒了!
比如:XX玛特就除了入驻淘宝等电商平台官方店,还推出了抽盲盒的小程序等等,甚至现在在不少视频app页面都植入了抽盲盒的入口。
卖盲盒起家的XX玛特居然要上市了
就盲盒这个玩意,年轻人呢喜欢得要死,但名声就不太好,不断被人骂“暴利”、“收智商税”、“开宝箱赌博”等等,可即便是这样,公司居然也要上市了,最近负面消息更是接连不断。
盲盒呢,顾名思义,就是买的时候不能拆盒,付了钱才能拆开,才知道里头是啥。
好听点呢,是潮玩;难听点呢,是骗小孩子钱!
这届年轻人的钱太好赚了
不过我们回想一下以前,是不是跟我们自己在小的时候,很多男孩子都爱搜集小汽车?女孩子爱搜集各种毛绒娃娃呢?只不过盲盒加上了一个“赌博”的色彩,还利用了人性的好奇心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心理,即使你运气不错,好不容易“集齐全套”,商家又出新款的啦,再加上饥饿营销、限量版、神秘款等等营销手段一上来,年轻人真的hold不住……有统计显示,最烧钱的排名第一就是“手办”。
投资界消息,近日国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赴港IPO之路。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净利逐年递增,营收分别为1.58亿、5.14亿、16.83亿,净利润分别为156万、9952万、4.51亿。该产品的利润率非常高:毛利率高达64.8%,净利率达26.8%——59块钱买一个,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可以带个可爱的娃娃回家把玩,听起来是不太贵哈,但是当你知道成本只有5块钱的时候,求内心的阴影面积……
有些人痴迷盲盒痴迷得厉害,但自己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入了商家的“坑”,还在知乎上自我深刻剖析——就是进入了上瘾模式。
把情绪交给一个小玩偶值得吗?
悦姐是一直没有想明白为啥要疯狂囤积,当我自己看到潮而美好的小玩具的时候,我其实也会很喜欢很心动很想拥有他们,偶尔买个一次两次的也可以理解,但那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每次都发誓再也不买了但下次还是忍不住的童靴是要好好反思一下,痴迷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了。
这篇知乎文中的作者是这么反思的:“让我继续购买的动机其实就是很简单的对molly的喜爱,购买它让我非常快乐,并且每一次购买都特别希望获取到自己喜欢的那款娃娃,每次都有所期待”——那我在想,如果这位美女不买娃娃,或者打开盒子后发现不是想要的那一款,是不是心里就会很失落,很难过,很痛苦,很找不到存在感呢?
每一次的购买,身体分泌了多巴胺,产生了快乐,然后又对这种快乐产生了依赖,一旦有新的娃娃出现,就会通过反复刺激,希望回到过去的那种快乐,如果买不到或者是克制不买,自己的情绪就会受不了,甚至崩溃
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放到一个成本五块钱的娃娃身上去呢?我们拿回自己的自主权,关注自己本身不是更好吗?
其实,我们生来本自具足,已经很丰盛,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帮助我们圆满了,愿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美、丰盛、自足的小娃娃
如果看好它未来的发展,想要在港股打新上赚一笔的童靴可以点击《网易打新没赶上的筒子们,京东打新又要来了——港股美股开户大全》获取开户港股链接,目前港股京东正在火热申购中。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