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想要给家里配置保险,结果去保险公司一打听,业务员说了一大堆,什么分红险、消费险、万能险的,很多人都是一脸懵。
于是经常有人特地来向我请教一些关于保险的知识,比如:
为什么有的保险每年返钱,而有的保险只会每年交钱呢?
为什么有的保险在缺钱的时候还能随便取出,为什么有的保险不能呢?
保险公司每年返钱的话,自己不亏吗?
问题实在太多了
保险这么多品类,对老百姓来说实在太难选择了。
你是不是经常也会有这样的疑惑呢?
今早保贝推荐一个故事,解答你心中关于保险的疑惑。
一起来看吧~
一则小故事
100名学徒来到一家大型工艺品店学手艺,他们需要用心学习10年就能出师。
学徒们的工资不高,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工艺品都非常名贵,每个价值1000。
如果哪个学徒不小心打坏了ー个杯子,那么他不仅要倾家荡产来赔偿这1000块钱,还可能被开除,不能再继续实习和工作。
所以学徒们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谨慎,但还是每年有人打碎杯子。
消费型保险
这一年,店里来了个精明的会计,提出ー个方案:
如果每个学徒愿意每年交一点点钱,再把这些钱放在一起,集中起来,那么无论谁打碎了杯子,都用这钱来赔偿,并且学徒们都不会再受到处罚。(保险雏形,互助形式)
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好,都愿意花一点点钱买个心安。
每个人要交多少钱呢?
精明会计就问大家:“你们一年之内会打碎几个杯子?"
大家算了算答到:"大概四个吧”(预定死亡率)。
假设一年内需要赔偿4个杯子的话,每个人就需要交40块钱。
精明的会计又建议大家聘用一名专员,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钱财。
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雇佣一名专员一年大约要600元,为专员租个办公室要400元(预定费用)。
这1000块钱的费用分到每个学徒身上是10块钱,这样算下来每个学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专员费用)=50元,就可以打碎杯子不被开除了。(短期消费险诞生了)
两全险(返还型)
大半年过去了,居然没有人打碎杯子!
这时候,一个平时做事谨慎小心的A想了:我是最不可能打碎杯子的,这一年损失50块钱,十年就是500块啊,太多了!不行,我得去找会计谈谈。
A和会计说了之后,会计说:简单,你不想交就不交啊,反正出了事风险自己承担。
A想了想,又觉得心里不踏实:万一真的打碎了杯子还是赔不起,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精明的会计脑子一转:既然他想要拿回本金,我就得多收他一部分钱,把多收的钱拿去投资,再用投资的收益把他的本金赚回来!
按照当时的市场收益率大概是12.4%,通过计算,10年后要想拿回本金,现在得多收取50(为回本投资),这样每年就是40(赔工艺品)+10(专员费用)+50(投资)=100元。
于是精明的会计说:我也相信你不会打碎杯子,但是万一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要不这样吧,你每年交100块,如果打碎了杯子这钱就没收了,如果十年都没打碎,到时候1000块钱全部还给你。(两全险雏形)
A一算:本来几年内打碎了杯子要赔1000,现在十年中途打碎只要赔几百,如果十年都没打碎杯子,那就一分钱都没损失,确实两全其美!
“但是咱们得有一个约定”会计又说,“既然按每年100交押金了,这10年中途可不能把押金取回,否则要算违约。"
A想了想,觉得自己总归不亏,就一口承诺:“没问题!”(两全保险诞生)
利润产生
这一年A果然没有打碎盘子,看见其他学徒都损失了50块钱,于是得意起来,把自己的方案告诉了几个好朋友。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那么倒霉,不会是那个打碎盘子的人,于是纷纷要求交押金。
会计当然很乐意,于是第二年一下子收了10000元押金。
会计留下4000准备赔杯子的钱,1000的专员费用,剩下5000就拿去投资了。
这一年的市场非常好,投资回报率升高到了15%(利差益),而且这一年学徒们也只打碎了3个杯子(死差益),雇佣的专员也只花了500(费差益)。
到了年底,会计算一算赚了不只一个杯子的钱。
分红险
A听说了这个事情,心里有点不平衡。
他找到会计:“原来你用我们的钱赚了那么多钱,还不分给我们,太不公平了。”
会计说:“我赚钱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也出力了啊。要不这样吧,你再多交点,每年150元,十年后我不仅返还你1500,每年还把盈利的70%分给你,如何?”(分红险)
小心人一听,觉得这样好像更划算,于是马上交了150,回去还鼓动别人也多交一点。
万能险
这一年恰逢市场大好,会计赚了很多。
年终的时候,大家一看自己帐户,非但没有像去年一样花掉50块,反而还多了几块钱红利,非常高兴。
于是会计鼓动大家说:明年的行情啊,还会更好!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钱都给我吧,除了扣除打碎杯子的保障成本40块钱,以及专员管理费用10块钱,剩下多的钱我帮你们运作,每个月给你们结算利息,而且是利滚利!
这时候有人问:“我们交了那么多钱,万一有事要急用怎么办?"
会计说:“那没关系,急用钱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取出。”(万能险)
又有人担心的问道:"你要是投资亏了怎么办呢?"
会计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给你们承诺每个月给大家的利息不会低于0%,绝对保本,而且年利率一定在2.5%以上!"
大家ー盘算,我们哪懂什么投资理财,会计真精明,交给他放心!
于是大家你150,他200的都投资了进来。(万能险)
投连险
第4年,大家的帐户上果然又多了一些盈利,有人感觉很不错,也有人感觉投的钱不少,但没有赚到心目中理想的收益。
他们又找到了精明的会计,会计说:“收益高的项目当然有,但是风险也很大,如果不怕风险,我可以帮你们把钱投到这些项目中去。
这样吧,我帮大家设置几个投资的帐户,有风险高的,有风险低的,风险和收益挂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要投资的哪个帐户。
选择好了,我帮你们运作,每年只需要按帐户价值的百分之几给我一点管理费,其余赚多少钱都归你们,但要是万ー亏了,也请大家別怪我。”(投连险)
大伙听了很心动,感觉这样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有人就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会计。
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保费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保障成本+费用+投资的钱=保费
其中,无论你购买的是消费型险,还是分红、万能、投连险,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被消费掉了。
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其实是在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收益再分给客户。
而且由于受银保监会管控,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不能太过激进,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不高的。
所有有些人会建议:购买消费型保障功能的保险,这样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很高的保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收益的理财项目中去,比如债券、基金、股票等,这样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
这个就仁者见仁了,如果拿钱去投资其他项目,必须要确保2个前提:
一是能坚持不动摇;
二是能确保投资不亏损,并且比保险公司承诺的收益更高。
最重要的是,保险的本质还是保障,是防范风险,希望用保险获取高额收益,本身就是错误的误导。
故事结束了,保贝想跟大家说,大家买保险的初衷是转嫁风险,而不是投资收益。
个人对于风险的厌恶才应该是购买保险最原始的初衷。
最后提醒,买保障型保险务必做好健康告知,这才是决定能否顺利理赔的关键因素。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