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估计有人会纳闷了,“现在的一百万,十年后当然还是一百万啊!”
看起来这像是一个1+1的问题,简直是多此一问嘛。
但是有经验的人应该看出来了,小钱想说的是通货膨胀。
说起通货膨胀,有人可能觉得过于学术,听着还有点陌生。但是换成另一个词,你一定会觉得无比亲切——物价上涨。
不管你是经常买买买的购物达人,还是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对物价上涨应该都有切身感受。
最近天气开始变热了,小钱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偶尔会买个雪糕吃吃。
小钱清楚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冰棒只要一毛钱一根,好点的雪糕也只要五毛一块。
但是现在,两元以下基本上买不到什么雪糕了,前两天,力哥给公司的小伙伴买了最近很火的网红雪糕“钟薛高”,一根就要十几块。
这样粗略算下来,短短十几年时间,物价就上涨了三五倍的样子。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万元户”还是个响当当的头衔,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个时候米价是一毛四一斤,肉价是九毛五一斤。
但是现在呢?
不要说万元户了,百万富翁听起来都毫无感觉。
100万能干嘛呢?
也就能在三四线小城买套房,如果在一线城市的话,付个首付都不够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物价,再和现在的物价对比一下,肯定会对通胀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别的国家未必这样。
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作者专门研究过通货膨胀的吞噬作用,美国1962年好时巧克力和《纽约时报》的价格都是5美分,但是到2014年,好时巧克力的价格是1美元,翻了20倍,纽约时报的价格是2.5元,翻了50倍。
物价上涨并不是一种例外情况,而是一种普遍情况。
通货膨胀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不管你看不看得见,它都在暗中影响你的生活。
可能你现在觉得自己很富有,似乎一辈子不工作也不用愁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是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你花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而你剩下的钱,购买力又越来越低,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成穷光蛋了,然后长叹一声:“钱都去哪儿了?!”
钱都去哪儿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任何一个严肃的投资者或者是对自己将来负责的人,都不应该忽略通货膨胀的影响。
为了让大家对通胀有个清楚的认识,小钱来给大家计算一下,你现在的100万,在十年后将缩水到多少。
算法一:参考CPI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的CPI取几何平均是2.3%。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10年后的物价将上涨为目前的125.5%,换算一下,今天的100万元,到2030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80万元。
不过呢,统计局的数据一向不太可信,你懂的……
而且房价是不计入物价指数的,所以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真不敢恭维。
算法二:参考GDP
2009年我国的GDP是34.9万亿元,2019年是99.1万亿元,过去十年GDP的平均增速为11%。
如果保持和GDP相同的增速,那么现在的100万,到2030年将变成283.9万。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2030年的100万,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5万元。
算法三:参考广义货币
2009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广义人民币供应量大约是61万亿元,到2019年底已经变成了198.7万亿元,每年的增长率大约是12.5%,印钞机可以说是开得很足了。
用这个数据来估算,2030年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3.26倍,换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30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1万元。
如果你愿意相信政府数据,那么现在的100万,10年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0万。
如果参考GDP增速,现在的100万,10年后将缩水35万。
如果参考广义货币数据,现在的100万,10年后将缩水到只有31万。
考虑到中国已过了经济高速成长期,未来CPI、GDP、M2整体增速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也不可能瞬间滑落,所以你现在手里的100万,在10-20年后的真实价值,大概率也只相当于现在的50万左右。
没错,我们手里的钱每时每刻都在以“通胀税”的方式贬值。
所有人的努力,不管是开公司的、买房子的、做投资的、做投机的,都是在与通胀做斗争。
赢了,你就脱颖而出;输了,就泯然众人矣。
都说现钱是最值钱的,但是长期持有现金却是最愚蠢的行为。
那些每天勤恳劳动,把赚来的钱老老实实存银行的人,那些不负债也不投资的人,最终,都将被通胀的洪荒之力淹没,逃不开“越存越穷”的命运。
哪怕保守估计,未来我们面临的只是每年2%-3%的温和通胀,长期复利效应作用下,也还是很可怕——
3.5%的通胀,20年会让资金缩水一半。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这样两个疑问——
疑问一、这个通货膨胀会一直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历史上有些时间,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会产生通缩,但是长期看,通货膨胀是一直存在的。
疑问二、为什么有些东西的价格反而降了?
有些人可能注意到了,你说通货膨胀,但是为什么有的东西价格不但没有涨,反而越来越便宜了呢?
最明显的就是电子产品,二十多年前一部手机(当时还叫“大哥大”)都得一两万,抵得上普通打工者几年的收入。
但是现在,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也只要一千来块,这又怎么解释?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电子产品因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供给越来越充足,甚至是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当然会越来越低了。
在电子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是由因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它说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虽然有人怀疑摩尔定律,但是几十年来,电子行业整体上还是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发展着,所以其价格不断降低也就不奇怪了。
计算通货膨胀,以产量相对固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来计算比较合适,比如大米、面包或理发的价格。
30年前理个发才几毛钱,20年前理个发也就三五元,10年前就要十多元,现在,随便理个发都得二三十。
既然通胀的杀伤力如此强大,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资金被通胀侵蚀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资金运动起来。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适合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手上没有多大的存量资金,最适合你的投资方式就是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试想一下,手里只有几万元,这时就算投资收益有年化20%,要靠投资赚10万也得好几年,而且还面临很大的风险。
但是如果你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月薪从五千变成一万甚至更多应该不是难事,这个确定性强,风险也要小得多。
如果你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这时有两条路可以选。
第一条路就是自己创业,投入资金,发展壮大,很多最后大富大贵的人都是这样干的。
这条路的前景广阔,但是风险也是很大的,而且还得承受巨大的压力,不是谁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做的。
可能第二条路更加适合你,那就是理财。
这时你工作稳定,手里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完全可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投资理财上,将资金适当地分散在股票、基金、房产等上面,做好资产配置,实现资金的稳健增长。
如果你年纪比较大了,这时在抗通胀同时,规避风险更重要。
最适合你的或许是一些低风险的稳健投资,你可以将资金投资于银行+、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一些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资产。不过按照目前的通胀水平,要通过这些投资要实现资金的保值很困难,但至少可以大大减慢贬值的速度。
记住,理财能赚钱,但反过来说,不理财,不是不赚也不亏,而是肯定会亏钱。
学会理财不是一种作为加分项的能力或兴趣,而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