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对于一些大城市的在职员工来说并不算很多,不少人工资都远远超过这个金额。但试想一下,如果在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到5000元的养老金,那么这个金额是否已经算很可观了呢?那么这个基准在全国范围又算哪个档次呢?
在员工进入一家公司或者单位成为正式员工后都会签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公司也必须依法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在社保里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是养老保险,因为这涉及到了在年老后自身生存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缴纳养老保险的期限超过了15年,在职工退休后就可以拿到一笔养老金。除此之外,还能获得一些额外的补贴。根据2019年养老金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青岛地区有物价、电费、房屋以及取暖等各方面的补贴,平均每月除拿到的养老金外,还能多出大概200元左右。在杭州也有一个固定的补贴标准,各种过节费汇总下来甚至可以达到2800元。
不过,养老金补贴根据缴纳的社保金额多少也会随之变动,因此有的人就会问,5000元的养老金算高吗?能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什么档次呢?
从2018年人社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看,在职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15亿人次,实际支出用于养老保险补贴上的基金累计达4.46.万亿元,最后用平均法算出中国的养老金大概维持在3150元左右。所以5000元的养老金已经超过了这个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处于比较高的一个档次了,能超过七成以上的退休职工。尽管这笔钱对于以往的工资来说不算特别多,但也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各式各样的开销。当然如果身患重病,那么这笔资金也是不算很多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单纯算城市在职员工并不是很严谨,如果加上实际还有1.58亿的城镇居民没有纳入其中,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如在职员工一样按期缴纳社保,甚至有一些是处于失业状态无法缴纳社保。国家同样也给到一定的养老金补贴,每个月大概能有几百块钱左右,这部分人群的养老金水平并不高,因此偏向于社会福利,而非补贴政策。
所以严格来说只要是能拿到每月5000元养老金的人群,他们的金额甚至超过全国范围内退休人员八成以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了。尽管这笔款项不能让自己老年生活有质的提升,但起码能够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