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理财观念盲区,正在让你越忙越穷

小房和小车是同一所名牌大学的同学。毕业后,他们又在同一家外企做白领,每天早出晚归,出差加班,压力不小,忙到几乎没有个人时间,还好在当地工资不低。

工作6年后,他们各有了30万元的存款。像大多数白领一样,他们都是租房子住。当时租一套比较体面一点的居室,每月至少要支付人民币2500元租金。

小房认为,与其替别人供房子,倒不如自己购置一套。于是,他就倾其所有,以8000元/㎡的价格,采取一次性付清全款的方式购买了当地一套100平米的住宅。

小车则认为无债一身轻,如果买房,付给银行的利息几乎与所余房款等值,因此,没有必要去做一个房奴!他认为应该趁现在年轻、事业有成而且薪资较高,好好享受有品质的生活。因为酷爱车,就买了一辆价值30万元的轿车。

6年后,他们的人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状态。 

车子折旧费太高,当初小车价值30万的车现在只值6万。这六年中,小车的车子车险、加油费、保养费和提车费一共花掉14万。现在依然还要每月支付2500元的房租。而小房的80万房子升值到150万,也不用再交房租。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参加工作,同样地努力赚钱,几年后你的同龄人都买房买车了,只有你零存款或者一身负债,总感觉越努力越忙,越忙越穷,月薪两万和月薪两千的时候一样穷。

要想摆脱糟糕的财务旋涡,先来理理这几种财富观念盲区。

01 忽视通货膨胀 

过去20年里,我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最低为-1.4%,最高时到过5.9%。如果未来20年通货膨胀继续保持5%的上涨,那几年后的10万块还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每年5%的通货膨胀,就相当于钱在以每年5%的速度缩水,今年的10万块,到明年就只价值9.5万了,而明年的9.5万,到后年就只值9.025万,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今天的财富是100万,假设按照4%的通货膨胀率计算,即使你把钱放家里或者银行,5年后也就只值约82万,10年后只有67万。我们的财富随着时间的向前进,正在不断被侵蚀。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财富。很多人不以为然,算一笔帐才知道,钱的购买力正在不断减小,所以总感觉,挣得越多越穷。

怎样不让自己的财富随着通货膨胀而缩水,这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2 存钱的方式有问题 

一般人的做法:收入—支出=储蓄。

现实是工资一发来,就忍不住买买买,支出的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剩不了几个钱了。收入不断支付消费性支出,结果就成为持续性入不敷出。如此一来,即使你看中了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你连本金都拿不出来,又何谈投资理财

正确的做法是:收入—储蓄=支出。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收入的话,那就在工资到手的第一时间内先提取每个月要储蓄的部分,强制储蓄,最后剩下多少花多少,这样也不会造成过度消费。再用强制储蓄的部分去购买理财资产,再创造出收入,这样不仅存到钱,而且达到了钱生钱。

03 从不买保险 

“恶性肿瘤,晴天霹雳。恳请大家帮帮我,救救我这一生劳苦善良的母亲,我不想失去她,恳请各位好心人士伸手援助…………”

这是我一个普通家庭同学的事迹。

“老人重疾,每个月医药费74万,大半年后,老人走了,子女卖房卖车后还没还完债。”

这是我身边一个中产阶层朋友的真实经历。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话题:

什么事情最能轻易摧毁一个有房有车月入几万的中产家庭?

点赞最多的答案是:病魔。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与其在意外来临的时候把家人的性命寄托在陌生人身上,不如花一份钱买上保险。

花钱买保险,钱是你的,风险是保险公司的;

不买保险,钱暂时是你的,生病后全是医院的。

我们无法防止遭遇病魔,更无法改变高昂的医疗费,我们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提前为家庭保驾护航。不然挣再多的钱也没用,一场病马上让你回到解放前。

04 从不理财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所以我们有成语白手起家,听起来励志万分,格外打动人。而冷酷的真相是,富人富起来绝不是只靠“手”。美国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中国,他们创造财富更多的依赖于投资理财,占据财富比例高达50%。而中国却只有2%。

60%的人都在为钱工作,还有30%的人在为多赚钱工作,所以90%都是穷人,只有那10%的人才是站在财富金字塔尖上的人。只有让资产、系统为你工作,你才能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和自由生活。我们需要一部赚钱机器,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部赚钱机器。

05 不敢想“财务自由”

此“财务自由”非彼财务自由。这里并不是说你必须要拥有上亿、几十亿的财富,因为如果按钱的多寡来评判什么是财务自由,那将没有上限,因为没有人会觉得钱多,再有钱的人也会觉得不自由。也不是说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里的“财务自由”是指当你不想为了生计再做什么的时候,你拥有了足够选择权的自由,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更加热爱的事业,更多能力去回报社会,去追寻生命的可能存在的另一种意义。

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指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主动投资而不是被动工作,指投资收入大于支出。

是你不再单纯地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赚钱,简称上班。至于你在CBD吹空调还是在工地搬砖,都是上班,无非是高级上班和低级上班。这也是一种穷,穷在收入方式单一,穷在只能出卖自己的体力和时间,穷在一直被生活过,而不是你过生活。

你必须承认这种“穷”,才能真正富有。你必须敢想:我也要达到这种“财务自由”,我的奋斗目标就是“财务自由”,而不再认为这是有钱人的事情,与你无关。只有承认自己爱钱,才有可能变得有钱。

有了观念后,再去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比如:

拥有决定权,意味着你需要具有差异化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化为赚钱能力。

处于食物链顶端,比如你需要上升到老板或者主管级别。

多元化的收入,你需要是个斜杠青年,代表着你的收入结构包含了工资收入,投资收入,兼职收入等等。

具有钱生钱能力,如此你才能摆脱对工作的依赖,拥有管理财富的能力,让自己闲下来,让钱忙起来。

我们身边有一些很幸运很明智的“小房”,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是“小车”。造成这两种人差距的原因,不是努力不努力、挣多挣少的问题,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工作经验,两个普通人的差距不会太大,区别可能在于是否陷入了财富观念盲区。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