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安奈儿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亿元,同比下降24.99%,其中线上渠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34.27%,线下渠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亿元,同比下降19.98%;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1431万元。
安奈儿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活动减少,全国各地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客流量低迷,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销售,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江苏人曹璋是首批“深漂”。1996年,曹璋、王建青夫妇创立“安尼尔童装店”,门店在深圳市华强北女人世界百货商场开业,从事童装产品销售业务。1999年,创始人注册“Annil”商标,开始发展自主品牌,并于2000年起以加盟连锁的销售方式加速品牌推广。2001年,公司前身深圳市岁孚服装有限公司设立,由个体经营正式转入品牌化、公司化运营模式。
2017年“六一”儿童节,童装品牌“安奈儿Annil”(股票代码:002875)上市,创始人曹璋成为跑到中小板敲钟的行业第一人。彼时距他怀揣2000元“巨款”坐火车南下、首次踏足深圳的土地,刚好25年。
甩不掉的库存漩涡
查询安奈儿历年的招股书,可以发现,安奈儿在2012~2016年的5年间,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66亿、1.83亿、2.13亿、2.31亿、2.41亿元。
从这组数据很容易看出一点,从2014年开始,安奈儿的存货账面价值稳居2亿以上,且伴随着营收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年6月1日上市后,当年财报显示,存货账面价值为2.969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27.34%。这个数字还算正常。
但到了2018年,画风突变,这一数字迅速攀升到4.279亿元,同比增加44.12%,占公司总资产的34.59%;
2019年,公司合并口径的存货账面价值为4.6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7.31%,其中库存商品3.6亿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77.95%。
渠道扩张缓慢,百货渠道老化
资料显示,安奈儿至少6成门店开在百货商场,而百货商场近几年来客流缩减、业绩下滑又是不争的事实,门店开在百货商场难以独善其身。
上市前一年(即2016年),安奈儿在全国的门店已经达到了1466家,其中直营店952家,加盟店514家,并且在此后,安奈儿一直坚持重直营的渠道发展模式。
2018年上半年,安奈儿公布半年报显示,门店数量不增反降,跌到了1387家。
2019年底,安奈尔虽然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门店,但数量仅为1505家,其中直营店1085家,加盟店420家。
也就是说,从2016~2019将近4年的时间里,安奈儿的门店开开关关,仅净增加了39家。如果粗略平均一下,一年新增店铺仅在10家左右。
显然,增加直营店比例,虽然有助于增强公司对经销渠道的控制力度,但同时也会带来门店拓展速度慢、运营成本高等副作用。
我国童装行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据前瞻网的一项数据显示,2015年,行业老大巴拉巴拉的市占率最高,但仅为3.91%,排名第4的安奈儿市占率与其并没有明显差距,为3.34%。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如此低的行业集中度,再加上上市后的资本助力,拿着一手好牌的安奈儿,却没能改变自己“原地踏步”的渠道拓展节奏。
对此,安奈儿的官方解释是,公司积极调整店铺结构,拓展购物中心店铺的同时,关闭经营业绩不达标的店铺,迎合购物中心商业业态的迅猛发展趋势,布局省会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快线下销售渠道转型。
对比巴拉巴拉的门店数量其在2003年只有区区的110家,到了2018年底,却快速增加到了4981家,翻了近45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巴拉巴拉等童装门店由5293家增至5790家,增加497家,增长9.39%
产品保守单一
在渠道拓展上的保守作风,似乎并非安奈儿某个业务部门的问题,而是安奈儿整个公司的特征。
与巴拉巴拉全季节、全品类、全系列的产品战略不同,在整个产品线的拓展上,而安奈儿的动作慢了不止一拍。
当大多数童装品牌,为了增加连带销售率、提升客单价,而在自家店铺增加配饰、包包、鞋袜、用品、家纺等场景化的搭配单品之时,安奈儿线上店铺里的品类依然少的可怜,除了男女和大小童之分的常服之外,就只有家居服一个品类。
由此看来,渠道改造、产品升级,安奈儿要走的路还很长。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