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投资,减肥失败,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两年半导体和5G特别火,我一个朋友眼看着这个概念涨了一年多,最终没有忍住诱惑,杀了进去。

他梭哈了一只次新的科技股,才一两个月时间,已经亏了30%。

很多朋友跟我这哥们一模一样,明知配置单一高风险资产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对准几只股票满仓干。

跌了要么装死,要么借钱继续补仓。

这种行为,其实是深受自我控制偏差的“毒害”。

自我控制偏差,说直白点就是自控能力差,它会让人由于缺乏自律,而无法实现长期的总体目标。

比如说,我们身边总有几个嚷着要瘦成一道闪电的妹子,结果瑜伽练三天就歇菜了;

说好不吃甜食,可嘴上说不要不要的,身体却很诚实,奶茶一到,必须嗞个精光。

为了图一时之快,就破坏了自己的长期目标。

在金钱的世界,我们更是严重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风险偏好大的朋友,股票一个涨停板就能赚10%,那还买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当然是满仓干股票啊。

厌恶风险的朋友,则亏个三五块钱都哆哆嗦嗦的,就喜欢把钱全部存银行定期,或者买货币基金。

这两类人,都只顾盯着眼前短期的目标,不注重长期的收益

前者错一次,这辈子都翻不了身,后者吧,通胀都跑不赢,等于在慢性自杀。

想在市场中当寿星,得克服主观偏好,加强自律性,做好低风险资产和高风险资产的搭配。

高风险资产应该投多少,可以用“80定律”来估算一下:

高风险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80-你的年龄)/100]*100%。

比如,你现在35岁,高风险投资的比重就可以在45%,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期货,用来博取更高的收益。

剩下的55%,就要买点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凭证等。

安全性高,是资产配置里的安全垫,保证你哪怕在股市折戟沉沙,一家老小还能正常过日子。

另外,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在理财上缺乏自律性,导致工作三五年,都存不下一分钱。

当下是爽翻天了,但现在花天酒地败出去的钱,都是你未来的积蓄,它可能是你买房的首付,可能是你的老婆本。

你就很难完成长期的财务目标,连攒下第一个10万都遥不可及。

对那些沉迷于网购的重症患者,或者是刚进入职场的小白。

每个月可以拿(月收入-月支出)/2的钱,去定投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基金,做强制储蓄。

假如你月薪8000,月支出3000,在过去一年里,每个月坚持定投2500块。

一年下来定投收益率高达24%,本金投了3万,赚了7465元。

钱攒下来了,还赚了近1个月的工资,第一桶小金库就出来了。

人都容易屁股决定脑袋,但有时候太随着自己的性子,在投资市场容易吃亏。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